你有過一種「享受犧牲」的自我感覺良好嗎?

這種"宗教式"理想道德情懷,其實只是你的一種自我滿足而已!

請小心不要讓自己生了這一種心理疾病!

「我已經做成這樣了,他還這樣對我,到底有沒有良心?」
小琳(化名)忿忿不平的跟朋友們抱怨然後要他們說個道理。

小琳哽咽的說,之前婆婆生病住院時,她每天中午休息時間沒休息,幫婆婆送魚湯。
下班之後要回家張羅晚餐,並趕到醫院留宿照顧婆婆,只因為先生擔心看護大手大腳照顧不周全。

還有某次,小琳自己開完刀麻醉藥一退,醒來第一句話是要先生趕快銷假回去上班,她自己來就可以,而先生真的很聽話的再沒有出現過。

好不容易出了院,迎接小琳回家的是浴室裡一家四口累積五天的待洗衣物。

小琳碎唸:「這個家沒有我真的不行。」

然後,讓小琳崩潰的事情發生了,他從先生口袋掏出一張發票,上面打著兩杯咖啡,日期還是她開刀的那一天。

而先生辯解那天女同事心情不好,剛好他放假所以載她去散心。

無聲的關係殺手就藏在你身邊

聽完小琳的事,眾人默然。

因為,朋友們不知道勸過她多少回,不用一個人把大小事都扛起,她總說,先生太忙、孩子做不好,她沒有辦法,總不能把事情放著。

想到自己體貼先生工作忙碌,換來的是他有餘裕去溫暖別人,小琳說這真是諷刺,愈想愈不值。

的確,這樣做很不值得。

在親密關係裡面,想用付出換取肯定,想用犧牲來穩固感情,本就不值得。
有一些女人像小琳一樣,在親密關係裡放棄自己的需要,有事情就一肩挑起責任,以為自己「做得半死」是愛的表現。

甚至在人際關係裡,也總是配合他人,以為這樣就能達到最好的人際關係。

如果妳也是這樣的付出者,要小心!

是不是已經陷入犧牲慣性,這會對身心造成傷害,累積久了有可能形成心理疾病。
更殘酷的是,犧牲的目的不僅無法增加感情,反而會破壞關係。
也就是說,妳愈是努力要犧牲,就愈會拖垮關係。

全力付出,好心卻也能做壞事

「這有什麼天理?」

第一次聽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僅沒有價值,還有負面影響的人,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有沒有天理我不清楚,但原理是這樣的。
理想關係是兩方有來有往,妳一直在付出,對方就沒有機會有貢獻,一開始對方也許會感謝,可是人都希望自己是有價值、能貢獻的,處在感激的位置久了,自尊也會受損。
因此,只好把妳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這樣才能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保護自尊。

另一方面,付出被當成是應該的,會不會很委屈?

委屈的情緒老是憋著,情緒長期沒有出口,失眠、頭疼、沮喪、免疫力變差等問題就來了;委屈情緒向外放,邊做邊抱怨,逮到對方就指責叨念,強調自己的辛苦,這滿身的苦水,讓人想能躲多遠就躲多遠。

其實,你的一廂情願不一定是對方想要的,妳以為自己的關心是在幫忙,但對方的感受也許是被干涉、被控制,覺得妳太強勢,他也是在忍耐。

人性是趨樂避苦,如果和妳在一起壓力這麼大,當有「喘息放鬆」機會時,就容易倒向誘惑。
不要怨嘆自己的付出人家不領情,有時真的是無法承受之重,妳的好心,反而做成壞事。

練習有價值,從這五招開始

如果妳是慣性犧牲者,有五項觀點提供參考,提醒自己不要陷入惡性循環,白白犧牲了:

1. 留一點舞臺給別人

不管是夫妻、子女、父母、朋友、同事之間都是一樣,問問自己「妳把事情都做完了,別人要做什麼?」
家庭舞臺、工作舞臺,人人有自己的角色,不要把別人的角色都搶過去演,這會成為悲劇。

2. 認清關係的責任是一人一半,而不是全攬上身

關係是雙人之舞,兩個人要相互配合,對方不想要負責時,你的責任是把界線劃分清楚,做屬於自己的部分,而不是全攬在自己身上。
該由對方做,就先耐著性子等等看。

3. 有意識的留時間給自己

開始練習照顧自己,有意識的挪出一些個人專屬時間,這段時間的重要性就像和董事長開會一樣,關起手機,誰都不能打擾你。
一開始最好做沒有產出的事情,例如發呆、喝咖啡都可以,主要目的是將注意力從滿足他人轉到自己的身上。

4. 經營屬於自己的社交圈

朋友也許沒有辦法幫妳解難,但是研究結果證實,對朋友述說能相當程度降低人的壓力,經營屬於自己個人的社交圈,這會是人解憂的救生圈。

5.尋求專業協助

如果覺得很難看出自己的盲點,又常在關係裡委屈,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個人諮商、伴侶諮商等都是有效的方法。
 

Reference:精彩文章:來去山中泡好湯!零污染「山腰溫泉villa」漫遊茶樹森林,日式樓中樓「檜木石砌湯屋」養生泡湯渡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