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銷大型填海的團體不斷舉新加坡為例,說香港要向新加坡學習,但是他們沒有告訴我們,新加坡政府為了解決房屋問題,收回大量原本私人持有的土地,用來興建著名「組屋」,讓新加坡人安居。

新加坡國有化的土地從1949年約30%升到2006年87%(註1),政府有地在手便能建出容納八成人口的大量組屋。



(圖片摘自註1)

根據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介紹,過去數十年國有化土成功執行是組屋大業的基石,前幾天他出席在南京舉行的「新型全球城市研討會」,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認為香港毫不缺地(註2)。

他說:「衛星圖片可以見到香港有大量鄉郊土地,問題在政府能否取回這些土地 ... 所有城市都有法律容許政府收回土地,新加坡能夠成玏收回土地,因為我們一定貫徹規劃時答應有利人民的承諾」。

香港政府重視解決人民住屋問題,應該效法新加坡的成功模式,立即在新界的廣闊平原地上,規劃新的居民點,然後以規劃圖則和公眾利益為基礎,動用香港法例124《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所需土地。

走這個方向,香港政府有多個選擇,如棕地、地產商農地儲備、其他私人土地等,前兩者不少人討論過,後者相對被忽視了,據了解,新界有二千多公頃「祖堂地」,由於歷史原因遺留下來的特殊情況,基本上是無法買賣的荒地,新界居民願意提供給香港政府考慮(註3),這二千公頃的土地,比作為願景的東大嶼人工島還大,絕對值得我們以最大的努力去化為香港土地供應的選項。

與此事相關,認識到大型「新發展區」的推行需時太久,我建議香港政府放下舊時大規模開發「衛星城市」的模式,改為採取「化整為零」的策略,根據地理、水文、運輸、現有衛星城鎮和鄉村群落的位置等因素,規劃和建設數目較多的小型「15分鐘社區」(以前我介紹過這個概念,註4),為香港人創建方便和人情味較濃的生活空間。

走向未來,需要創意,填海建人工島,跳不出過時的思維框框。

正如推銷大型填海的團體所說,我們應該向新加坡學習,不過是學收回土地和用好土地,為人民安居作出貢獻。

註1     新浪財經,2018年9月21日:新加坡住房制度啟示錄:新加坡如何實現”居者有其屋”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8-09-21/doc-ifxeuwwr6618541.shtml

註2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30 October 2018: Hong Kong should show public land acquisitions are in their interest, says father of Singapore planning Liu Thai Ker.  https://www.scmp.com/news/hong-kong/article/2170730/hong-kong-should-show-public-land-acquisitions-are-their-interest

註3     香港01,2018年9月28日:劉業強撐公私營合作發展「祖堂地」  https://bit.ly/2JDWojM

註4       《草雲居》,2016年11月15日:成都歸來看香港:城市規劃  https://tiandiyouqing.blogspot.com/2016/11/blog-post_15.html


 向新加坡學習 - 收回土地!(林超英)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林超英-Lam-Chiu-Ying/129250193901719?sk=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