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位於上海的共享辦公室(圖片來源:WeWork)

日前看到《華爾街日報》報道,做共享辦公室聲名大噪的WeWork正準備發行7年期債券,預計集資約7億美元(約55億港元),進一步發展其共享辦公室業務。近年,各種打着「共享」旗號的商業計劃此起彼落,筆者沒想到原以為市場需求空間有限的共享辦公室模式居然跑出,目前更有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長的趨勢。

要知道大部份共享辦公室收費不菲,例如WeWork一個月基本會費3,500,而且不保證有座位,如果需要保證有個固定位置盛惠每月7,000(注意還不包電腦,請自備laptop!)。即便如此共享辦公室仍然在全球不少大城市大行其道,自然教人嘖嘖稱奇。究其原因,是因為全球各大城市,包括香港、上海、星加坡等地,愈來愈多年輕人不願意「返工」,他們更寧願嘗試自行創業或轉為自由工作者(freelance),但城市居住空間狹小,因此大部份人更願意給錢去共享辦公室,高端需求於是爆發。

人力顧問公司Manpower在2016年調查顯示,世界各地有更多「Y世代」希望轉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僱工作,不願意再全職上班,因為這樣更能領會掌控自己工作時間,更符合YOLO的追求。世代交替影響之下,連大企業也毋須像以往租用大型和長期的辦公室單位,於是轉趨短期、靈活的辦公室,增加了共享辦公室的需求。世邦魏理仕去年發表的《全球企業租戶調查》報告發現,超過六成跨國企業有意在2020年前,租用更多如共享辦公室的非傳統工作空間,認為此舉有助降低租金成本,同時增強員工之間的合作交流,提升租賃靈活度等,因此可以預見的是,共享辦公室今後將會更加流行。

或者有人會問,為何只有這一代「八九十後」年輕人不願上班?身邊不少年輕一代的朋友普遍認為,這個時代有別於以往,年輕人單靠上班賺錢向上流動已經絕望,既然再努力都不能解決「買樓」這個財政難題,他們就不再渴求一份穩定的工資,相反的,YOLO和個性的追求反而比較重要。換言之,對時下年輕人而言,上班就是一場以時間換取金錢的交易、虛耗青春,並無法帶來意義和成功感。與此同時,現時互聯網十分普及,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會上網接收資訊,他們有機會得知上班以外的生活方式,自覺有更多出路,毋須將人生局限在上班之中。既然很多人都沒有窮到需要工資來吊命,大家反而不介意在共享辦公室問題上委屈自己,因此索性倒貼豪花的大有人在。

這個年代為何與之前不同?第一,年輕人已經是互聯網原住民,他們相比上一代掌握更多創業資訊,而且網上零售環境已經成熟,選擇開設網上商店或從網上接收工作的不在少數。凡此種種大大降低了創業和成為自由工作者的門檻;第二,不少企業為節省成本,趨向將工序外判,自由工作者就有更多工作機會,使這種工作模式的前景樂觀,收入更為可靠;再者,現時不少年輕人沒有供養父母的負擔,如果放棄買樓的就更毋須穩定出糧的工作,甚至可以月月光。除此之外,不少屬於低薪族的年輕人擁有一技之長,他們可以藉着這些技能來創業或轉為自由工作者,以增加收入。事實上,現時香港有更多青年有意創業或成為自由工作者,以貿發局在2014年的統計數據為例,約有15%青年為新晉及計劃創業者,而香港青年協會在2016年發表的報告則指出,有22%在職青年為自由工作者,會自行承接不同項目。筆者認為,創業或從事自由工作已成為一種新興的工作模式,這個趨勢亦將會成為主流。

筆者早前曾預示,步入AI經濟時代後,大量人力資源將會被自動化取替,打爛大部份「打工仔」的飯碗,屆時工人就會被逼轉型創業。如今AI尚未普及,傳統辦公室和工作模式經已出現如此大轉變,可想而知,隨着AI全面普及化,我們既有的工作模式將會變得面目全非,全民創業的時代將會降臨,故此,各國政府都應該及早推動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保障日後被AI取代的工人,防患於未然。

原刊於作者Facebook (微信ID:i-quan)


 貼錢去返工?會考慮嗎?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