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心理學】可愛回應
1️⃣

飼養寵物已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結束了忙碌的工作後,回到家第一時間被萌寵襲來,可勁兒“吸”上幾口貓貓狗狗後,壓力與疲勞瞬間消失無蹤

▫️

它們雖看似無法對我們的生活提供多大的幫助,實際上卻贈予了我們兩份無價的珍寶,那便是“長情的陪伴”與“治愈人心的可愛”

▫️

圓圓的眼睛,胖嘟嘟的臉,長長的睫毛小鼻尖,萌物們柔和的線條,細膩的音色,笨拙的動作會激發起我們內心深處最原始的呵護欲望,這便是“可愛回應”

2️⃣

奧地利動物行為學家康洛德·勞倫茲提出,我們之所以疼愛萌物,是因為它們和人類嬰孩具有相似的特征,人類對於嬰孩產生憐愛的本能反應其實是生物進化的選擇

▫️

而“吸貓吸狗”無疑是將這種反應轉移到了寵物身上,只因為它們與人類嬰孩相似,這就是為什麽我們會自然而然地對寵物講:“到媽媽/爸爸這兒來”

3️⃣

在我們的大腦裏,有一塊名為“伏隔核”的區域,這裏蘊藏著大量可釋放多巴胺的神經元,被稱為大腦獎勵中樞

▫️

在接收到與嬰孩相關的信息時,伏隔核的神經反應便會被激活,快樂源泉也因此被釋放,此時,我們內心的壓力與恐懼情緒將得到緩釋,行為也將變得既溫柔又勇敢

▫️

上世紀70-80年代的加拿大,出口商為賺取利益而大面積獵殺海豹,橫七豎八的內臟與遺骨暴曬於烈陽之下,整條海岸線臭氣熏天

▫️

為激發民眾的同情心,關愛動物人士將毛色純白,可憐巴巴的小海豹慘遭殺戮的照片登於報刊,立馬引發了眾怒,1987年,加拿大政府不堪壓力,下令禁止獵殺海豹

4️⃣

事實上,“可愛”的力量還遠不止如此

2017年底全球統計,因“萌物”而治愈的抑郁癥,老年癡呆癥,戰後創傷與殘疾創傷等人員比率達到了驚人的31.3%,瑞士因此率先開展了“動物輔助療法(AAT)”先河,貓貓狗狗們也正式將“賣萌”晉升為一份體面的工作,去幫助那些需要被拯救的人

▫️

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動畫師們也在“可愛回應”中汲取了寶貴的經驗,在早期商議“小鹿斑比”的動畫形象時,他們大膽地在實際幼鹿的外形基礎上,縮短了口鼻距離,放大了頭部,再加上一對明澈的大眼睛,使它更趨近於人類嬰孩的形象,這一創舉在當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迪士尼形象獨特的畫風也因此沿用至今

5️⃣

好了,今天的網上沖浪就到這裏了,趕緊去“吸”一口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