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和大商已經分手三年了,從當年大商轉身而去,小方就像是被掏光了靈魂後仍在原地的布娃娃。

這三年來,她每天到單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以遊客的方式看看對方的空間,順便逛一逛對方的朋友圈。

從最初看到對方有了女友的痛心,到看到他結婚後的絕望。現在對方都有孩子了,小方還是忍不住的去關注對方最近都在做些什麼。

身邊的朋友都勸她要走出來,可是她偏偏就是做不到,她曾經對朋友說:“在他的空間裡,我看不到任何感情了,可是我不能放下,否則這段感情就真的結束了!”

朋友們說她傻,她卻笑朋友不專情!

《前任三》裡有一個片段,韓庚和鄭愷在酒吧喝酒,他們倆個都和女友分手了,而且發誓不再挽回。可是這兩個傢伙討論的卻是鄭愷還在不停的翻看前女友的朋友圈,鄭愷說他本來把對方刪除了,可是自己還是忍不住想看,越是知道不應該看,反而越是想看。結果韓庚來一句:“你就是賤!”

分手了,還翻對方朋友圈,默默的關注對方的一切資訊,真的是“賤”嗎?

我們來玩一個遊戲,現在請你閉上眼睛,千萬不要想像粉色的大象,千萬不要想像粉色的大象,千萬,千萬不要想像粉色的大象!

結果如何?

無論是影象,文字還是聲音,你腦海裡出現的都是粉色大象!

這就是我們大腦的特質,我們越是不讓自己做點什麼事情,潛意識偏偏蠢蠢欲動,結果導致了越禁止越是做的多了。

如果我們不強迫自己放棄,而讓思念肆意橫流會如何呢?

我們需要清楚一般對前任念念不忘的都是什麼人:要麼被分手!要麼被強迫分手。

前者,因為對方拋棄了自己,而不是自己先說不可以,往往就會覺得自己內心過不去那個坎,老是覺得對方不應該這麼對待自己。其實在一起的時候,自己也未必看的上對方,但是對方說分手就不行。

後者,因為是某些因素導致的分手,並非發自自己內心,可能是父母不同意,也可能是地域問題,自己考慮的現實了,沒有為自己所謂純真的感情去奮鬥一把,也容易對對方念念不忘!

這兩者其實都是一種心結:想把沒有做完的事情完成的心理。在心理學中稱作“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蔡格尼克在20世界初期,做了一個著名的試驗,他讓一群成年人去做22個簡單的任務,比如黏橡皮泥,造箱子,解答謎題和數學題等。但是她只讓對方完成部分任務,對另外一些還沒有完成的任務進行干擾。

然後讓被試者回憶自己做過的任務,結果資料顯示,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憶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憶43%。記得的未完成任務,是已完成任務的兩倍。

實驗證明:人們本能有著將事情做完的驅動力,而那些尚未處理完的事情,會比那些已經處理的事情更加印象深刻

被分手或者被強迫分手,都是一段戀情沒有完結的表現,所以當事人往往容易對前男友或者前女友念念不忘,尤其是那些被分手的人,本來覺得自己挺好的,突然迎來這樣的變故,他會覺得自己一時間無法接受。所以他們選擇的不是結束,而是通過不停的回憶和蒐集對方的資訊來讓自己痛苦的同時證明自己還在感情之中。

我們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翻看對方朋友圈的慾望呢?

1、讓事情結束

威廉布里奇斯在《轉變》這本書中寫到,“轉變”要經歷三個階段:結束,迷茫、重生。

轉變是從結束開始的,而不是相反。如果我們不經歷結束,就不會有轉變。

很多人失戀了之後會問我:“我怎樣才能儘快開始新的生活。”而從沒有人問我:“我這段感情要怎麼結束。”相反他們還對前任念念不忘,然後希望開始新的生活。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就像小方一樣,她現在還卡在結束這裡,怎麼可能迎來重生呢?

我們需要讓自己面對現實,從心底承認我們已經永遠失去了我們所愛的人,這段感情已經結束了!我們只有在心理上接受它的結束,我們只有跟過去告別,才會有新的開始。

結束是很痛苦的,因為結束總是包含了失去。我們失去了一個愛人,失去了一種生活習慣,失去了一個自己付出很多愛的人。歸根到底,我們在結束中失去的是一部分舊的自我,它像是我們身上的一部分死去了,所以我們本能的會去害怕面對結束。因此我們需要進行第二步,允許自己悲傷,過去哀悼!

2、允許自己悲傷

我們中國曆來有為死去親人燒七紙的習俗,這其實就是一種哀悼的方式。

當一段關係結束了,我們感覺悲傷萬分的時候,我們要承認自己的傷心,痛苦,並且允許自己的流淚和發洩。

在《30天治癒一顆破碎的心中》作者霍華德.布朗森給出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給自己定一個“可憐蟲日時間”,讓自己在這個時間段內,隨意悲傷,哭乾眼淚都沒有問題。

通過定時定點的情緒發洩,來讓我們哀悼自己過去的感情,並且和過去告別。

3、接受迷茫

在我們被分手後,通常伴隨著抑鬱,伴隨著自我否定,伴隨著空虛和無聊,這一切都是正常的反應。畢竟曾經付出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的情感突然間不見了!一切都因為一個人的轉身而煙消雲散!更有甚者,那個人走的時候,還不忘推卸責任,讓我們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所以對方才離開的!

這個時候,懷疑,迷茫,不信任,都是正常的情緒狀態。

在這樣一段迷茫期,舊的感情已經過去了,而新的感情還沒有到來。這個時候我們開始放下以往的身份、以往的行為模式,嘗試用新的身份、新的行為模式來打量我們自身的生活,就像樹木熬過了冬天,在等著春天到來一樣。

偶爾我們會覺得一切都沒有意義,為了不讓空虛和無聊淹沒,有時候我們會急著要開始。其實這個時期對我們來說恰好是一個成長期,我們要做的並非急著開始,而是進行自我療愈和反思,看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

4、重生

經歷了前三個階段,很多事情我們都不再那麼執著了,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會從關注對方變的關注自己。我們已經不再對對方好奇,因為他如何都是他的問題,我們控制不了,我們開始轉而控制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我們開始對未來好奇。

重生既像是必然,又有偶然的部分,有水到渠成的成分。

在重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我們能夠把一段轉變整合到我們的人生經歷裡了。我們有了新的身份和新的狀態,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從我們身上長出來了,它變成了新的增長點。

一段感情的結束,不是從分手開始,而是從自己放下開始。

面對失去,讓自己面對,允許自己痛苦,接受自己的迷茫,我們就可以走向重生。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