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在她的手裡走向最後的沒落;
兩個少年天子,被她玩弄於股掌之間,形同虛設。

嗜權如命的慈禧,
何以能夠在男人統治的世界裏縱橫捭闔,
掌控大清王朝近半個世紀?

《百家講壇》主講人隋麗娟教授洗去了慈禧臉上的層層油彩,
她講述的不僅是一個「政治人物」,更是作為妻子、母親和女人的慈禧。

慈禧容貌到底有多漂亮?

慈禧沒有高貴的血統,沒有顯赫的門第,但她有美色。

慈禧究竟美到什麼程度?

用她自己沾沾自喜的形容是「宮人以我為美」,
容貌美到遭人嫉妒的程度。

我們現在可以見到一些慈禧晚年的畫像,
即使從今天的審美角度來看,慈禧依然可以稱之為端莊。

有個女人曾經在慈禧晚年與她有過近距離的接觸:
德齡,通曉外文而成為太后的第一女侍官。

她對慈禧的容貌評價道:
「太后當伊在妙齡時,
真是一位風姿綽約、明媚鮮明的少女,
這是宮中人所時常稱道的;
就是伊在漸漸給年華所排擠,
入於老境之後,也還依舊保留着好幾分動人的姿色咧!」

然而後宮佳麗,個個優秀,哪個都是精挑細選的美女,
皇帝身處其中,移情別戀、見異思遷是常有的事。

對於慈禧來說,維護與鞏固皇帝的專寵,
還需要具備別人無法替代的潛質。

其中,慈禧有一項後宮嬪妃們無人能抵的能力——能讀寫漢文,
這在當時的滿族婦女中是極其可貴的。

因此,慈禧是宮中嬪妃中的既能掌握滿語又能讀寫漢語的「雙語」模範。

女人慈禧幸與不幸

作為一個女人,慈禧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

她的幸運在於她獲得了那個時代女人難以得到的地位。

慈禧不過是當時一箇中級旗籍官員的女兒,
若不是十七歲時憑著選秀的進入紫禁城,
從而為她搭建了扭轉乾坤的政治平臺,
她的命運與千千萬萬普通女孩子又能有多大差別?

慈禧靠着一步步的鑽營,從貴人到嬪,
又幸運地生下了咸豐帝惟一的皇子,從而「母以子貴」,
被晉封為妃、貴妃,直到皇太后,並藉此「垂簾聽政」四十七年。

慈禧又是不幸的,作為妻子和母親,
她青年喪夫,中年喪子。

雖然她擁有至上的權力,
使無數王公大臣匍匐在腳下頂禮膜拜,
卻無法得到一個普通女人所能得到的男歡女愛,
也無法獲取一個正常的母親所擁有的兒女繞膝、含飴弄孫的幸福。

她如何在高高宮牆所圍築的禁宮中,
孤獨地度過那漫長的日日夜夜?

光緒十六年(1890年)新年剛過,慈禧太后懷着沉痛的心情,
以光緒帝的名義追封故去的科爾沁貝勒那爾蘇為親王。

要說權力,55歲的慈禧太后已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人,
無數達官顯貴匍匐在她腳下,竭盡阿諛奉承之事,光緒帝幾乎是個傀儡。

在漫長而寂寞的歲月中,
她與男人周旋、鬥爭,越來越像男人一樣的生活,
她主宰著整箇中國,卻失去了普通女人的幸福和情感。

感情的死水在沉寂了多年後,
卻被一個蒙古青年掀起一陣漣漪。

1888年初春,慈禧太后和往常一樣在御花園裡散步,光緒帝也按照習慣來請安。

一切都是再熟悉不過的規矩。

突然光緒帝身後一個神采飛揚、容貌清秀的衞士引起了慈禧的注意。

這個人就是那爾蘇。

他是赫赫有名的忠親王僧格林沁的孫子。

僧格林沁是清朝後期一位忠誠勇敢的蒙古親王,
為清王朝平定太平天國、捻軍都取得了傑出的功勞,
自己也在鎮壓捻軍的戰鬥中殞命。

僧格林沁的長子伯彥訥謨祜不但繼承了其父的王位,
還擔任御前大臣等職,位高權重,當時就有「伯半朝」之說。

那爾蘇是伯彥訥謨祜的長子,自小生活在北京,
因為文武雙全,神形俊朗,
首先被光緒帝看中,選為自己的貼身侍衞。

從這次偶遇開始,
慈禧太后死寂的心開始萌動,
她對那爾蘇一見傾心。

此時的慈禧太后已是站在了權力的巔峰,
只要是她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那爾蘇就是她需要的。

慈禧太后當時已經五十多了,
但她仍然具有出眾的女性魅力。

兩個年齡身份相差懸殊的男女迅速陷入了情感的漩渦。

清朝宮廷的眾多規矩阻礙重重,
熱戀中情人的每一秒分離,都是度日如年。

為了更多見到自己的情郎,
慈禧太后先是將那爾蘇晉升為內大臣,
找各種理由,讓他更容易出入宮。

比如北京地區長時間不下雨,
慈禧太后便讓那爾蘇到自己居住的清漪園龍神祠求雨。

雨來了,讓那爾蘇回來還願。

可是,這樣的「公事」實在太少。
如何能更多的廝守,是一個巨大的難題。

大太監李蓮英明白慈禧太后相思的苦痛,想出一個巧妙的辦法,
他對外宣稱太后為了滋養身子,必須喝北京玉泉山的水,
每天夜裡,李蓮英帶着幾個太監親自押水進宮,
將兩個大水箱送入慈禧的寢宮,
一個水箱是水,另一個水箱裡藏着那爾蘇。

李蓮英是慈禧身邊的第一號紅人,宮廷的侍衞也不敢太認真檢查,
於是慈禧太后和她年輕的情人可以夜夜相逢。

雖然懾於慈禧太后的權力,沒人敢說什麼,可是天長日久,
這樣重磅的風流韻事很快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去,一時間北京滿城風雨。

那爾蘇的父親發現兒子以宮廷值班為名,經常晚上不在家,
早就心有疑惑,可事情畢竟太過令人震驚,他不敢相信。

後來有一次他去覲見慈禧太后,
看見那爾蘇居然與慈禧坐在一起喝酒,伯彥訥謨祜才明白,
那些傳言原來是真的,恐懼開始包圍着他。

慈禧太后是僧格林沁的表嫂,是那爾蘇的祖輩,
這樣有悖倫理國法的畸戀,如果繼續發展,整個家族難免大禍臨頭。

1900年初,恰好臨近新年,
伯彥訥謨祜想到了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
他請求慈禧給那爾蘇三個月的假期,讓他陪同自己回科爾沁草原祭祀僧格林沁等祖先。

雖然不捨,但慈禧無法拒絕正當的理由,只得放那爾蘇去了。

回鄉後,伯彥訥謨祜以整個家族的安危逼那爾蘇自殺,
於是那爾蘇縱情打獵三天之後,
在僧格林沁的墓前,掰斷了慈禧太后親手送給他的金鐲子,
一半扔向北京情人的方向,一半自己吞下自殺,時年35歲。

慈禧在短暫的歡愉之後,
情感再次陷入無邊的沉痛。

掌握權力的代價,就是自己再怎麼努力,
也無法真正擁有一個普通女子的平凡感情。

為了紀念自己的情人,
慈禧太后追賜那爾蘇親王爵位。

這段曖昧的宮廷祕聞,
自然不會出現在正史之中。

我們只能憑著正史中關於那爾蘇生平的簡單敘述,
以及科爾沁草原與北京等處的傳說,
加上《內蒙古文史資料》、《安康縣文史資料》中的記載,
還原出這樣一個故事。

但在正史之中,確實有一些蛛絲馬跡,
可以印證這段感情大抵真的存在過。

在《清德宗實錄》中明確記載,
那爾蘇去世後被追封為親王,這樣的待遇在清朝非常少見,且不符合規制。

而那爾蘇,尺寸之功未立,生前爵位只是貝勒,
卻被莫名其妙的連越兩級追封為無限尊榮的親王,不得不令人生疑。

或許連慈禧太后也感覺有些不妥,
在追封御旨的最後意味深長地加了一句,「嗣後不得援以為例」。

或許,這些是慈禧對情人唯一能做的補償。

慈禧26歲守寡,在之後的生命中,
歷經前朝後宮的權謀爭鬥、喪子之痛、國難威逼,
很難稱得上有什麼真正「幸福」的時光。

自她垂簾聽政起,直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
人們從未停止對這個女人情感生活的猜測。

唯一能看出端倪的一段感情,
卻是和這個毫無功勳、羽翼未豐的蒙古青年。

這個故事裏的慈禧,少了一些恣意妄為,
更多的是努力掙扎後的無奈。

畢竟,她連愛人的性命都無法保全。

即便成為權力巔峰上的女人,
但是,愛情對她來說也只是一場虛妄!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