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前幾天的《新相親大會》上,女嘉賓琳琳無疑是最讓人感動的一位女性。

現場有一位男嘉賓是博士,當他知道琳琳是高中學歷的時候,選擇了滅燈。

面對對方的滅燈,琳琳很坦然。她生在一個單親家庭,爸爸靠微薄的工資供他讀書。看著爸爸的辛苦,她很難受。不願意給爸爸加重負擔,高中的時候,揹著爸爸自己偷偷打工賺錢,交了學費。

高中畢業之後,爸爸向朋友借錢供她上大學,結果她又揹著爸爸偷偷把錢還了回去,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說起這些往事,她爸爸為沒能為她提供很好的生活條件而感到愧疚,多次對她說“對不起”,而她對爸爸毫無怨言,有的只是感激。她並沒有把自己人生的不幸和辛苦歸因於人。

高中畢業之後,她一個人出去創業,很辛苦,但她給家裡一直是隻報喜不報憂。

到上海創業之後,她有了男友,男友把一個店鋪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她,他們共同經營著,店鋪也由一個發展為四個,月入20萬。後來他們分手,她把四個店鋪全部留給對方,自己從零開始創業。

失戀讓她很痛苦,但她沒有怪前男友讓她經歷這些不如意,而是善待前任,讓自己從零開始,繼續生活。經過奮鬥,現在她已經擁有了自己的店鋪。

她的這些表現,足以說明她是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這種人看重努力,不斷奮鬥,不斷成長,堅強而自立。他們總是可以從失敗中走出來,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2

心理學家德韋克認為,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總是會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在感情失敗時,他們往往會選擇原諒和寬恕,而不是報復那個給自己帶來傷害的人。

張幼儀就是這樣的人。她被徐志摩拋棄之後,反倒活出了更精彩的人生。

離婚後,她決心改變自己,絕不讓自己成為徐志摩永遠看不起的樣子。

她知道自己婚姻失敗主要是因為自己太土,見識少,過於落後。她很痛苦,但不忘努力學習。她學習德文,還在裴斯塔洛齊學院進修幼兒教育。後來她成了一位成功的銀行家,多年之後,她終於收穫了美滿的愛情。

她不僅自己努力上進,還再三告誡兒媳婦要不斷學習,緊跟時代。

當張幼儀的兒子長大後,他也決定出國留學。這讓張幼儀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她彷彿看到當年徐志摩出國之後拋妻棄子的樣子。於是她要求兒子帶兒媳一起出國學習,她絕不讓兒媳再經歷自己曾經的痛苦。

像張幼儀這樣的人不僅自己能夠從失敗中成長,還可以幫助別人成長。她們的人生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充滿無數可能。

3

《終身成長》一書講到,成長型思維的人在和伴侶相處的時候,遇到問題會跟對方積極溝通。

而固定型思維的人則認為,情感是不需要經營的,一切都是天意,只要心有靈犀就可以了。而如果你用心經營,那麼說明這份情感太過強求,本不該屬於你。

小米跟她的相戀三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她很痛苦,她說他是一個好人,對她也不錯,但兩個人就是溝通出了問題。

她希望男朋友說說心裡的感受,她好有個解釋的機會,因為很多事可能根本不是他想的那樣,但是她的男朋友卻拒絕溝通。有了矛盾,他總是一言不發,也不讓小米說話,就那樣令人窒息地沉默著。

他認為,時間會讓他忘記不愉快,隨著時間推移,事情會慢慢過去。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下一次發生不愉快的時候,以前的矛盾還是被這種不愉快的情緒帶回到現實,以至於小小的事都會讓他大發雷霆,痛苦不堪。

這樣他們的矛盾從未得到過真正解決,一次又一次,日積月累,兩個人的矛盾也越來越多,終於分手。

就在分手的時候,他還說,咱倆不合適,你從來不知道我心裡想什麼。可是他從來也沒跟小米說他的想法啊!難道心有靈犀就是你一言不發,別人也得什麼都懂你,即使你肚子裡的蛔蟲也做不到這樣啊。

美國著名的婚姻心理學家戈特曼說:“每段婚姻都需要努力來保持不脫軌,將他們聚在一起和將他們分開的兩種力量之間……永遠存在一種張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會積極地去經營婚姻,他們知道對待婚姻也要不斷努力,用心經營,才可以讓愛情永葆青春。

4

兩性關係專家丹尼爾·威爾說過,挑選一個伴侶就等於挑選一大堆問題。因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一個伴侶是完美的。

婚姻中的兩個人,只有以積極的心態不斷反思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做法有何不妥,才可能去改正,這樣自己才會越來越成熟,婚姻才會越來越幸福。

伊能靜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父母離異,她的童年過得很痛苦,從小就缺乏父愛,缺乏安全感。當他結婚以後,努力從老公身上尋找安全感,她說,那時候她就像抓住一塊可以拯救自己的浮木。

可是對方找的是妻子,是需要妻子給他共同分擔生活重負的,而妻子卻給了他過重的壓力,所以兩個人的人矛盾越來越多,終於分道揚鑣。

離婚以後,伊能靜有五年的單身時光。她不斷的反思自己的心理缺陷,漸漸知道怎樣去擺脫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心理陰影,最終收穫了幸福的婚姻。

女嘉賓琳琳在感情失敗後,也意識到因為自己以前太溺愛男友,造成了很多矛盾,她說以後不會再那樣了。

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能直面失敗,積極解決問題,所以她們才有勇氣去相信愛情,相信未來。

面對失敗的情感,與其抱怨,不如換一種思維模式,從另一角度思考問題,這樣,人生往往會柳暗花明。

本文由張慢原創,和你一起長知識,歡迎關注。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