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鋪天蓋地的消費廣告,也難得有這麼一個節日,告訴我們要做自己了。
但大部分的時候,如果你是女性,你基本會有過這樣的時刻:

在想說不要的時刻,你說:謝謝
在想說別走的時刻,你說:沒關係
在相反對的時刻,你微笑點頭
在想表達憤怒的時刻,你仍然對自己說:應該忍耐

為什麼大多數時候,是女性在為關係犧牲?
心理學家們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對於同一個問題,男孩會用數學和邏輯的方式解決問題,而女孩更擅長站在關係和感情的角度思考問題。
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思考方式,使得女性始終掙扎在社會的每一個階段,極力避免做出會破壞關係的選擇和決定。在一個出現了衝突的情境中,女性會更看重不要造成關係的破裂。
因此,當內心有拒絕、否定、甚至只是反對的意見時,女性有更大可能會考慮說出它們可能對關係造成的危害。
研究者說,“對許多女性來說,親密關係的破裂,最終並不僅僅意味著關係的損失,而且也被看成更貼近自我的某種東西的全部損失”。因為女性會更容易覺得自己有維護關係良好的責任,當關係變得不如人意之後,女性的自我評價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害怕關係的受損,是我們放棄了自己的聲音的第一個理由。

在“無私”的道德壓力下,女性開始失去自我 研究人員發現,青春期的女性比成年後的女性,在“發出自己的聲音”這件事上具備更大的勇氣。
這樣的變化通常產生在青春期晚期的女孩子們開始接觸到社會對女性的普遍認識後,如,她們逐漸知道,在女性的職責中關懷他人是很重要的一項。
每個女孩都無可避免要走過這樣一段路,而後她們或許還會遇到一些男性,這些男性看起來強大有力,他們用言行造成了她們的自我懷疑。彷彿她們就應該是無知的、依附的、禮貌的、關懷的,才是正當的表現。
自此,女孩們自身的經驗,和社會上普遍認為的關於女性的事實,使得女性開始變得沉默。她們開始不確定自己知道的事,她們的聲音開始更多用來偽裝自己,讓自己看起來符合社會的道德,而不再是單純的因為勇氣而發聲。
因為女性害怕“自私”的罪名——女人太容易被評價為自私,甚至連生了孩子要繼續工作,都可能被貼上自私的標籤——她們在進行關於選擇的思考時,很少能夠真正認識到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她們會同時考慮太多方面的因素,例如關係相關的、和社會評價相關的事情。
比如,一個快三十歲的女性,她是真的感受到焦慮,還是大家都說大齡未婚其實自己內心也會開始焦慮?

於是漸漸地,她們忘記了自己曾經擁有過的真正感受和聲音。

改變女性的現狀:女性首先要關懷自己 希拉里曾經說過:
“自私無罪,這是人們一種極為普通的生活方式,做你想做的事是因為你感到自己的願望和需求時重要的,如果不是為了其他人,只是為了你自己,也足以構成去做自己想做之事的理由。”

在明確了這個想法之後,希拉里在做決定時,就不再為自我犧牲和自我欲求之間的矛盾感到痛苦了。因為當確立“自私無罪”的觀念後,關懷自己就不再背負著內心道德的譴責,而女性也終於能夠讓自己的聲音釋放出來。

此外,這個社會,包括女性自身,應當為女性更擅長的特質賦予更高的肯定和價值。始終考慮關係中的情感感受和維護長期的關係,都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耐力,而這都是很多女性非常擅長的事。這個社會和每一個女性應當明白,維持長期的關係也是力量與美德。
除了社會環境方面的因素,女性也要反思自己是否主動放棄了發聲,因為發出聲音意味著有自己的意見,而根據自己的意見做決定就意味著自己承擔責任。於是她們懷著孩子般的依賴,和害怕被拋棄的脆弱,只想取悅別人,卻又渴望自己的“美德”得到回報:即對方的關愛。但其實交易早在對方給回應之前就已經完成了。因此在實際情況中,這些女性往往需要做出不斷的妥協,來換取更多一些的關愛。

因此,想要改變這一切,需要從女性自身的覺醒和對自我的突破開始。當她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主動附和了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與歧視,當她們開始學會不再把關係的維繫當做自己理應承擔的責任,學會把自己也作為關心與在乎的對象,去突破自我,改變才真正有可能發生。

今天,我們在這裡呼籲大家發揮女性的力量,去突破自己、做一些你以前可能不敢想像的事情。其實,女性應該比自己想像中更強大。我們也希望男性也能夠學習女性的力量,從而讓這種力量不再屬於某一種性別,同時也不再讓某一種性別的力量,成為社會唯一承認的有價值的力量。

最後分享一段演說,女人啊!不該被定義,只有獨立的自己,能定義自己!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