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電影上映前,她在構思一篇自傳體小說,關於青春的故事以及一些人。

初三始,大三止,那是一場春光明媚的青春戀愛,卻因她生病導致他們同時轉身,她選擇了忘記。後來在午夜夢迴時再次邂逅,她無比詫異:明明忘了的,為什麼還會心疼。他是她的“陳尋”。

她身邊也有一個默默守護的男孩,他將喜歡藏在心底,卻在最關鍵時給她溫暖。醫學院畢業後,他回家鄉醫院做了一名主治醫師。明明一切都塵埃落定,他還精心照料她生病的爺爺很多年。他是她的“喬燃”。

整個中學時代都對她關懷備至,讓她感恩一輩子的女孩,也愛著“陳尋”,不動聲色地走近她,只是為了靠近他。她是另一個版本的“李嘉茉”吧。

當《匆匆那年》要在影院上映時,她去翻看了小說。書中說,每個人的青春故事都有一個遺憾,每個遺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她試想,如果不是陳尋的半路殺出,方茴與喬燃之間有沒有可能上演一場皆大歡喜的戀情?他們早就認識了的,喬燃沉穩篤定地愛著,方茴卻渾然不覺。如果那一夜潛進教室,在黑板上寫“愛”的是喬燃,方茴會愛上他嗎?

陳尋注意到方茴,是因為她對他的迴避。他光芒太盛,以至於她害怕灼傷了自己。愛一經點燃,便呼啦啦開放如一樹梨花。純情女孩方茴,愛了,就百分之百,不愛,就百分之零。活該遇上他,命中註定遇上他。

愛了,散了,痛了。青春的故事沒有收場。書中方茴說:“可能人總有點什麼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看似結束的故事,終其一生都在他們的少年情懷裡,值得一輩子咀嚼與回味。

合上書的那一刻,她釋然,原來青春的故事都是相似的,同樣的遺憾下那份終生戀戀的情愫。你自以為的刻骨銘心,獨一無二,如果從更高的高處俯瞰,原來那愛那痛,只是青春的常態。

她停止了構思,決定不寫了。所有的不甘心,不過是由於那場戀愛裡兩個人的不成熟。年輕的心總是很真,愛了就是愛了,連不愛也毫無理由。若一個人轉身走了,另一個也絕不再追。心再痛,卻終不悔,青春的意義在於美好和疼痛。

當青春漸漸遠去,人們真切懷念那段時光,其實是在懷念青蔥年華里純真的自己,哭與笑都不遮攔。

作者:曉寒 來源:揚子晚報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