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江梧林村參觀,走到最後才忽然感覺似曾到過。那時我們轉到村前,見到一排大厝,一幢一幢共三座,一字排開,厝前留有寬敞石埕,以牆街圍合,以門亭交通。紅磚、白石、綠瓦筒、燕尾脊,看上去氣派不凡。接待的主人介紹,這是“三棟厝”,旅菲僑胞蔡氏三兄弟合建的建築群。我記憶頓開,發現這三棟大厝不是第一次見到,印象裡有它,記得近側還有一座廟。一行人從厝前走過,轉到道路上,果然看到那座廟,香煙繚繞。於是確信自己到過梧林。

  近十數年間常到晉江,似乎已不計其數。早時因為各種事務,現在多因相關活動,在晉江通常待兩三日,總有機會四處打轉,感受其日新月異。只是多半受製於業務和個人因由,不免來去匆匆,蜻蜓點水,難以深入瞭解。梧林村“三棟厝”顯然曾經駐足過,但是村裡那般特別,充滿異域風情的華僑建築群肯定是第一次所見,否則不會沒有印象。想來應是某一次參觀時到過梧林,卻因時間或什麼事中途生變,只能就近匆忙一瞥三棟大厝,而後掉頭走人,留下一份遺憾。不想若干年後終於再來,記憶由此接續,從此牢牢記住了這個閩南名村。

  我注意到當下梧林村亦稱“梧林社群”。如今,梧林社群被國家住建部等部門公佈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與人們印象中的一些傳統村落比較,梧林有一種獨特色彩:這裡樓房建築特別豐富多樣,閩南官式大厝、哥特式建築、古羅馬式建築、中西合璧的民居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獨特的建築群落,被稱為“華僑建築群”。此間現存的華僑建築多為20世紀初至抗日戰爭爆發前所建。當時一些事業有成的華僑回鄉建房,聘請建築專業高手設計、施工,向鄉親展示異域建築文化和建築技藝,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在梧林村,最引人注目的無疑就是這些房子,每一棟都有些年頭,每一座都有其來曆,其中不少已無人居住,隻住著故事。我對建築規製等等知之不多,穿行梧林,最感興趣的是眼前一切的前世今生,此間人的生活,他們的悲歡離合與喜怒哀樂。因此參觀中常常興之所至,短暫離開隊伍,獨自探訪邊邊角角,以期有自己的視線與發現。那天與眾人走進一幢大厝,裡邊房間很多,門門相通,於是抬腳另行,不經意間忽然到了一個角落,那裡很安靜,只有我一個人,面對一個小小的天井。

  那時接近中午,陽光從屋脊照下,灑滿天井。天井裡有一口水井,是那種有年頭的井,圓形石質井欄顏色發暗,已經被歲月打磨得毫無稜角、平順光滑。這口井一眼吸引我的是它的蓋子,由圓的、長的鐵管焊成,帶著一個活動釦眼,安在石井欄上。石井欄一側安著井蓋軸,另一側安著一個鐵鎖扣,用粗粗的鐵質螺絲固定,螺絲和韌體都顯發黑,與老石頭早似融為一體。把鐵質部件打進石質物體裡固定,其難度極大,也不知道當年那些工匠是怎麼做到的,竟然做得像是長合在一起。我猜想該井蓋當是出於保護的目的,以防不懂事的小兒於井沿探頭探腦不慎落井。此刻井蓋呈開啟狀,並未閉合上扣,想是如今沒有孩子在這裡活動,無須嚴陣以待。走上前看看,隻見一圈水面伏於井下,清澈而平靜。

  這時不禁興致頓生,因為這裡的一種氣息。與老房子、雕樑畫棟和年代故事相伴,有人在這個角落裡過著自己的現實生活。這顯然是一位女子:小天井一側有一個安在空心磚壘上的小平臺,臺板上放著幾雙女鞋,色彩款式尚新。有一條長竹竿橫於天井邊,晾晒數件女子衣物。水井兩側有兩個洗刷處與之相伴,左邊一個水泥池修於地板上,擱著一個木搓板,旁邊有隻矮竹椅。右側是一個石質洗衣臺,配以石搓板、洗衣液瓶和刷子。生活於此的女子把這個角落收拾得井井有條,顯得古舊、乾淨而整潔。

  小天井邊有一間廂房,房門虛掩,靜悄悄了無聲息。我走過去敲門,打聲招呼。如果有人應答,無妨閑聊幾句,瞭解此間一段人生。但是沒有回應。我把門推開看看,原來是一間廚房。一面牆以顏色鮮豔印有吉祥圖案的塑料廣告布覆蓋,靠牆立著一隻簡易櫥櫃,灶臺上有煤氣灶。鍋碗瓢盆收在臺下玻璃櫃裡,檯面上很清爽,碗盆上罩著布,乾淨的地磚多見蛛網般裂縫,老舊不堪。

  我覺得這一切似曾相識,有一種久違的熟悉感。很遺憾未見主人,無法略作交流。生活在這個角落的女子想來應很普通,她在一個有著許多特殊老房子和老故事的社群裡,在一隊隊穿行而過的遊客、訪問者的腳步聲中過著自己簡單、平淡的生活。她的周邊變化萬千,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通達遠方,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演繹著許多新的故事。她出入於這個廣闊場景中,或許也參與著該場景和新故事的若干創造,同時她也在自己這個小天井小角落裡洗刷、做飯,顯得從容不迫、安詳自在。

  時間隻容我在這個角落稍作停留,一窺此間生活場景。匆匆離開那個小天井,從側門走出,發現通道旁一個小空地有一個圍欄,四五隻鴨子在圍欄裡活動,地上擺著水盆。或許這是近旁小天井那位女子飼養?我忽然聯想起剛從主人那裡聽到的一個故事:六百多年前有一個叫蔡旺生的養鴨人趕著鴨群沿溪覓食,有一天準備返回時鴨群怎麼都趕不動,隻好搭寮與鴨同宿。不料當晚每隻鴨子都產蛋兩粒,蔡旺生喜出望外,認為到了一處風水寶地,便決定定居下來。這位蔡旺生就是梧林蔡氏的開基祖,該風水寶地就是今日的梧林村。

  我感覺自己的梧林記憶頓時生動起來,這個著名僑村於我不再只是氣象浩大的閩南官式大厝,哥特式、羅馬式西洋樓宇建築,也不只是忽然從記憶深處找回的“三棟厝”。它還包含了一個小角落和裡邊的市井生活場景,這種場景其實同樣內容豐富,具有眾多可能性,有如當年一位先人的牧鴨故事。

載《人民日報》2017年4月10日圖片選自網路

轉載請註明出處。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