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冷愛團隊 招財

圖 | 網路

-01-

曾和一個朋友聊微信,可以看出她用情極深,卻可惜遇人不淑。

 

她說:“我們非常聊得來,也很關心彼此。只是他受過情傷,不敢輕易再投入戀愛當中。但我覺得他是愛我的,因為我們之間有戀愛的感覺。”

 

我再細問,是什麼給了她所謂“戀愛”的感覺。她說因為兩人已經有了暱稱,他叫她“寶貝”,她喊他“豬”。

 

雖然沒有確定關係,但兩人已經親過抱過,而他也有暗示兩人關係“再進一步”。不是成為戀人,而是出去開房。

 

朋友一心相信對方的說辭,覺得兩人談戀愛、結婚都是遲早的事情。雖然現在對方情傷未愈,但她有時間等待。

 

看她這樣,我也不好多說什麼,總不能一盆涼水教人家頭上。我只是讓她小心,不要這麼快就投入其中,先考察考察。

 

在那之後又過了2個月,再和朋友聊天時候她已經告訴我兩人已經分手了。對於這樣的結果我一點都不意外,因為從他的話中我就聽出來,朋友對他來說只是短擇。

 

一個男人既不想承認關係,又要撩撥你,除了把你當作短擇之外,還能是什麼呢?如果他有心對你好,那麼他會處理好自己的心結,而不是拿情商當藉口卸免責任。更不會在未確立關係之前,就對你做盡情侶間的親密行為。

 

“我曾受過情傷,不敢再輕易投入愛情,所以我們暫時先當朋友吧。”當你聽到這樣的短擇金句時,那就要警惕了。你可以請對方先處理好自己的心理問題,再與你發展關係。

 

如果對方拒絕並因此變得冷淡,那麼也無需可惜。相信你的朋友也不少,一個居心叵測的“朋友”就讓他離開吧。

 

-02-

 

除了這句話之外,“短擇金句”還有不少,聽起來句句在理,但無一例外地表示出對方的態度——你對他來講,就是短擇而已。

 

我的同事也曾遭遇短擇。

 

同事快30歲了,她自己自然不急著結婚,但卻拗不過父母每天在耳邊嘮叨,答應去相親。相親的物件沒有比她大多少,相親過程中也說自己是被父母拉來的。

 

兩人聊得不錯,也就有了“革命感情”,說要談個戀愛來堵住父母親的嘴。後來,兩人也和普通的情侶一樣,偶爾出去約會,也會到對方家過個夜。

 

這樣談了2年,同事也覺得該談結婚的事情了,便明示暗示男友。一開始,男人要麼裝作聽不懂,要麼就和她打太極。後來被她問得煩了,就對她說:“只要我們兩個人好就行了,為什麼要想那麼多有的沒的?難道你對我沒信心,需要用結婚來綁住我嗎?”

 

同事被刺激了,覺得繼續逼婚就是承認自己是弱勢一方。所以她也接受了男友的說法,覺得兩人在一起就可以了,給自己和男友多一點信心。

 

但沒過多久,同事就被分手了。一直都說“兩個人好就行”的男友突然和她說彼此不合適,還羅列出一大堆理由證明兩人的不合。

 

同事很傷心,也挽留過,卻沒有成功。她接受了他的說法,卻無意中看到了他的微信早和一個女孩子有互動,還在那女孩子的空間裡看到兩人的合照了。

 

同事才知道,當他說出“兩人好就行”來逃避責任的時候,兩人已經到了分手的邊緣。而那一句話並不能證明他曾經深愛她,只能證明在那一刻她只是他的短擇而已。他沒有任何想法要和她共度一生,但還不想分手。

 

-03-

 

你對愛情認真,我絕不懷疑。我懷疑的是,你身邊的他是否也如你一樣對待愛情能忠貞不渝,能抱著非你不可的態度。

 

想要驗證他對你的真心,你可以試著後撤。看看他會不會對你挽留,還是就不再聯系你,讓這段關係隨之結束。

 

如果他真的愛你,把你當做是長擇,那麼他一定會為了修補關係而努力。相反,如果他只是把你當做短擇,這段關係對他可言並不那麼重要,他是不會在此花太多心思的,甚至有可能會在最短時間內找一個新女友,填補你的空缺。

 

要成功後撤,還需要兩個前提。一是心態建設,二是把握時機。

 

如果你說,你不擔心他對你是短擇,你隻害怕他會離開,那麼後撤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根本不需要答案,也不需要改變。

 

而一旦後撤,你就需要承擔風險。那就是你的確是他的短擇,他會因為你的試探而加劇離開的腳步。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要怎樣建設好自己的心態,這就是第一個前提。

 

另一個前提是把握好時機,在你後撤的時候,他也可能會來試著挽留你。你要做的是堅守原則,不要那麼輕易就接受對方,否則你會被再次放入短擇,後撤就起不到效果了。

 

但太慢卻容易放走一個真正愛你的人。如果他有意挽留,卻始終求而不得,就會給他一種“你不愛他了”的感覺。他很可能就會尊重你的選擇,放棄這段感情。

 

所以,即使後撤,你也要向他傳達:“我愛你,但我也有原則底線。”

 

從今天起,就好好聽清他是在說“我愛你”,還是在表明你只是短擇而已。不要自以為是地談戀愛,更不要盲目相信對方,愛情裡還是需要自私一點,多留一分清醒給自己。

◆  你的分享和點讚  ◆

◆  就是對我們最大的讚賞 ◆

把短擇變長擇?

方法全在這裡!

立即掃碼獲取

轉載請註明出處。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