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喬是電視劇《風箏》的主人公周志乾的女兒,對於這個角色,很多觀眾留下了無數眼淚,既有心痛,又有憐惜,還有痛恨。這樣複雜的情感來自於對周喬人生悲劇的悲嘆惋惜卻又無可奈何。周志乾作為無數的時代英雄形象的代表,為了信仰和理想拋家舍業拋妻棄子,儘管父愛如山,但是大愛無私,在國家和民族面前又何談家事,無疑他是偉大的,這樣的英雄是國家的脊樑,《風箏》所傳遞的信仰大於人性的理念也正是它偉大而吸引人的地方。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今天不談信仰的偉大和無私,結合劇情呈現來聊聊家庭中父母陪伴對孩子的影響。

據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全國青少年心理健康資料庫中覆蓋八省的資料樣本表明父母陪伴和互動作用對青少年的抑鬱情緒和外化行為問題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作用,而父親的教導作用更是重中之重。甚至有的心理學家提出,一個人能夠取得成就,20%取決於後天努力,80%取決於父親教導。這個資料沒有具體研究的資料支援,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確實見到很多因父母教育缺失給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

不管政治信仰,拿《風箏》中兩個父親來比較一下:高佔龍和周志乾。雖然高佔龍和兒子高君寶在一起的戲份不多,卻能看出他是一個合格的父親,《風箏》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在忙碌的工作之中高佔龍還不忘陪伴兒子游戲玩耍,並且言而有信地認輸挨罰,這是作為父親培育孩子良好性格的必經之路,孩子在童年時候是需要父母的有效陪伴的。即使陪伴短暫,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也是會留下這短暫的美好的。高君寶對周喬對養母一直都是有責任有擔當有溫暖地存在,他直到成年也是對父親充滿敬意的,這也是他為什麼非要加入國民黨繼承父親信仰的原因。

兒時的周喬和所有的中國孩子一樣,是視父親如山的,小時候和媽媽在街頭等待父親下班,溫馨而美好。周志乾因為自身身份的特殊性,向單位請假說女兒病了,在純真無邪的小周喬心裡,無疑會表達對父親說謊的憤怒和難以理解。而周志乾又無法向孩子解釋這一切,只是以為孩子小不用解釋,就此糊弄過去。隨著母親林桃的自殺,父親不聲不響地消失,在一個孩子心裡就彷彿塌了天。周喬更加想念自己的父親。再見父親時是和君寶哥哥在碼頭給人擦鞋的時候,而父親說明天去看她的承諾讓她信以為真。P 連續多日小周喬就這樣站在街頭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望著父親的出現,希望有多美好失望就有多殘暴,在孩子眼裡這又是怎樣的一種欺騙。無疑周志乾對待孩子的這些做法犯了做父親的大忌,言而無信,不守承諾,謊話連篇,這些打擊對一個孩子的性格養成方面一定是最不良的影響。

文革期間,周喬的生活一定是無比艱難的,她的出身會給她戴上沉重的枷鎖,父親是反革命分子,母親是國民黨特務,養母是舊社會的妓女,哥哥是國民黨高官的兒子,為了表明自己的進步,她試圖與家庭劃分界限,改名周向紅,參加各種紅衛兵活動。在批鬥會上她再次見到了自己久違了的父親周志乾。為了表明態度,周喬狠狠地打了父親一記耳光,周志乾面對自己心愛的女兒的瘋狂舉動,心碎成齏,面如死灰,淚流不止。甚至在辛辛苦苦養育她長大的養母秋荷去世的時候她都不在身邊。後來周喬匯入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大潮,為了表示自己的積極向上,她嫁給了當地最窮的人成為知青紮根農村的榜樣,生下了三個孩子。回到山城的周喬在遇到父親周志乾時沒有喜悅,只有冷漠,她仍然不能原諒自己已經滄桑老去痛哭叫著她名字的父親,冷淡地在父親跪在街頭的淚眼婆娑中決然而去。

周喬的悲劇無疑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她的所作作為為許多觀眾不解不齒,為什麼小時候可愛的小女孩長大瞭如此自私,如此功利,如此虛榮,如此冷酷無情,這一切無疑是家庭和社會原因造成的,周志乾作為父親難辭其咎。如果周志乾能夠偷偷去看看她,能夠表達出自己對女兒的愛,能夠哪怕給孩子寫幾封信,或者能夠告訴孩子自己給過她生活費,周喬的性格和人生也不會是這樣的讓人難過悲傷吧。可是周志乾沒有辦法,這是那個時代悲劇的縮影,她的可悲可憐的性格和她的家庭,她的父母,她的成長經歷,以及社會的影響都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所以無論是什麼時代,為人父母必須有教育擔當有教養責任。有則新聞說一個五齡童走失,父親竟渾然不覺,兩個小時後才在朋友圈裡發現自己孩子丟了,這聽起來滑稽卻也真實表現出不負責任的父親形象,太多的父母寧肯陪著手機而不是陪伴孩子,父母陪伴教育意識不夠,孩子性格養成悔之晚矣,希望所有為父母者能早意識到幼兒時期家庭陪伴教育的重要性。

《風箏》這部電視劇展現的不僅是信仰的偉大和對國家民族的愛與奉獻,它在很多層面都讓人有思考,柳雲龍導演和他的團隊經過幾年的刪刪改改呈現給觀眾的這部作品一定是中國電視劇裡最值得去欣賞的一部精品。希望觀眾能各有思考,各有所獲。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