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同理心”被捧得太高了。

  文|Lens雜誌

  比同情心更高段位的,是“同理心”。如果說同情心只是替對方感到失落、難過等等,那麼同理心就是把自我代入他人的處境中,去體會他人的想法、情緒、感受等等,所以同理心還有一個稱呼叫“共情”。

  這確實很貼心,可就像“同情心泛濫”一樣,“同理心泛濫”也不是一件好事。那怎麼把握這個“替別人著想”的度呢?

  近年來,“同理心”被捧得太高了。

  的確,同理心是領導者和管理者的必備素質,缺乏同理心會讓你決策失誤、無緣種種好處;但如果不能認清同理心的侷限,則會有損於你自己和組織的表現。

  同理心泛濫,到底錯在哪兒了呢?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

  費心耗神

  同理心屬於高負荷認知活動,和同時記憶多種資訊、在喧鬧環境中保持專注一樣,會消耗大量認知資源。持續投入同理心,可能引發“同情疲勞”(壓力過大導致理解他人的意願和能力嚴重缺失),或演變成長期、慢性的職業倦怠。

  一項對臨終關懷機構護士的研究顯示,同情疲勞的症狀主要是心理上的:焦慮、創傷感、生命訴求感,以及過度的同理心,即為他人利益犧牲自己的需求(而不僅僅是體會他人的感受)。

  一項對韓國護士的調查表明,感到同情疲勞的護士近期離職的概率明顯較高。其他關於護士的研究揭示了同情疲勞的其他負面影響,如曠工、給藥差錯等。

  在其他地方,對同理心的要求也無休無止。日複一日,管理者必須理解知識員工的感受和想法、幫助他們找到工作的意義,才能有效激勵他們。客服人員則要沒完沒了安撫焦躁的客戶。對同理心要求高的工作很容易給人帶來巨大的消耗。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