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我的設計、我的品格、我的生活、還是我的精神信仰,能給大家有任何幫助,那都是我的榮幸。

 

  文|反褲衩陣地

  在得知可以專訪山本耀司後,我決定創作一次實驗性的訪談:有文有圖、有微型紀錄片,我們想盡力呈現最立體的人物情緒,並盡可能令大家身臨彼時現場。望您細讀、觀看、傳閱。

 

  他是又蒼老了一些。

  在聆聽記者提問和等待翻譯的時間裡,山本耀司始終保持著頷首低眉的姿勢,分不清是養神,還是思考。末了,他才用一種更輕更緩的語調,說出自己的觀點——不過依然準確、犀利、毫無保留。

  算上這一回,我在北京與山本耀司已見過了三次。

  2008年春,山本耀司在太廟舉辦中國首秀,那也是中國絕大部分媒體及時裝愛好者第一次見到他的真容。山本耀司踏著自己譜曲的秀場鼓點出來謝幕,從容而矯健。令坐在我前方的某大刊女主編情不自禁“哇”了一聲,感歎說:本人真有氣質!第二天我採訪他,他抽了許多煙,分享了他對於中國的看法:“我十分看好中國市場,我認為它肯定會大得驚人!我想在這裡做點事,無論是開店還是幫助新一代成長!”,山本耀司充滿熱情,似乎還帶著前一晚秀後派對的微醺。

  2012年春,在中國服裝論壇上,我又見到了山本耀司。他行程很滿,除了少數行業媒體和入口網站,我和許多同行,等在他要出席的活動現場,爭相抓住機會,對他進行採訪。那時,無論是時尚媒體、新聞媒體、甚至財經媒體,各家記者都特別愛問他:現在最欣賞哪位設計師?最看好哪個新生代?山本耀司沒有迴避,大方回答了諸如對亞曆山大·麥昆等設計師的讚許。而我本來想要問他,時隔四年,中國市場的增長,是理性的還是瘋狂的?卻因為此情此景,乾脆放棄了。

  此時,上一家媒體專訪結束了。四、五個記者連同攝影師,顯而易見都是山本耀司的粉絲,大家不約而同穿了黑色,手裡捧著幾本他的新書《做衣服》,請他簽名、合影。山本耀司盡力滿足了各人的請求,等上一撥人離開後,他起身,緩緩走到我面前,說——

  “我們去抽一根煙再開始吧!”

  “更糟了。”

  在一個漫長的15秒停頓後,山本耀司歎了一口氣,略帶憂傷,回答了我的問題。在九十年代日本某雜誌的專訪中,他談到當時的日本:年輕人愈發輕浮、中產階級變得無趣、所有人都用國際大品牌武裝自己,並嘲笑窮人和長者。這篇陳年報道前不久經人翻譯後在微博上再度被炒熱,轉發數萬,評論如潮,所有讀者都在這篇文章裡找到了中國與之對應的現狀及群體。於是我問他:對比當時,現在的情況是改善了還是惡化了?

  “真的,現在更糟了。還不只是日本,美國、歐洲、亞洲,整個世界都更糟了。人們被消費主義綁得更緊,年輕人失去了活力,失去了夢想,失去了執著。青春還沒結束,他們已經在庸庸碌碌、死氣沉沉地活著了。藝術、思想、哲學帶來的衝擊,在有些年輕人看來還不如一隻包。”山本耀司接著說,“並且,如今許多時裝品牌還在縱容年輕人的惡趣味。他們喜歡什麼,熱鬧的、花哨的,品牌便生產什麼。設計師們不再引導時尚,而是迎合潮流——當然,這不是設計師的錯。許多有理想的年輕設計師,拿著作品,去參加展覽,總會被市場的人要求這裡改一下、那裡改一下,最終符合市場的審美。可這有什麼辦法?設計師們、年輕的品牌們,首先需要生存下來。之後呢,如果要繼續擴大、影響全球,則勢必要加入國際大集團的遊戲,這不是大部分設計師的理想,卻是大部分設計師最後的出路。”

  說完這些,他停了停,然後突然對我、以及採訪現場所有的工作人員說:“但是,你們,還很有希望。我認為中國的年輕人是如今最有活力的群體。”

  “真的嗎?”年輕的同胞們都有些受寵若驚。

  “我看到的中國年輕人,有不少還保持著憤怒、保持著對社會的疑問。最重要的是,你們特別願意學習,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因此我相信世界下一場重大的改變,也許會發生在這裡。”

  但願如此。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