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家裡就教育自己,一個巴掌拍不響。

上了學,課本里也告訴自己,多站在別人角度想問題。

老師也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個人討厭你,可能是那個人有問題,可是如果有一群人討厭你,那就是你有問題。

現在我23,我謹遵這些教科版的教導。

中學幾個女生把我叫到廁所,後來我一遍遍反思自己,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夠好。後來性格從開朗活潑有很多朋友,變得越來越內向。

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不敢和別人發生衝突,特別敏感,導致不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別人稍稍對自己不滿意,就覺得是自己的錯,反省反省再反省。

我覺得,我總是站在別人角度替別人著想,活的很累,還容易讓別人覺得自己是軟柿子。

好像所有心理問題都會在愛情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大學裡談了一場戀愛,做了所有能做的。每次他的態度不明朗,都習慣性覺得一定是自己做的還不夠,他一定有什麼難言之隱。最後被嫌棄的很難看。

和朋友相處也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大過分就是搞冷戰。剛開始是覺得對方只是一時的脾氣大,不想讓雙方都難堪,就忍了,也以為對方會知道自己的退讓與寬容。後來好像就是習慣性軟弱了。

很多時候在人際交往中感到不舒服,是因為我們忽略了自己的實際需求

持有“替別人著想”的觀點的人,大致會懷著以下幾個目的:

1、希望自己能夠合群,能夠被大家接受,有成功的人際關係

2、希望避免糾紛,誰也不喜歡人際糾紛,如果能夠忍讓一點,寬容一點,會避免很多衝突

不過,我們真的能通過“多為他人著想”實現以上目的嗎?好比是,自己的車爆胎了,你的第一反應是自己太沉,而不是地上有釘子

現實中恐怕會適得其反,讓某些人得寸進尺吧

成熟的人際關係中,除了需要有一些溝通技巧、穩定的自尊和良好的安全感之外,還有一樣特別重要:自我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