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說,人在成年後會複製童年的經曆,或者推翻童年,走向另一個極端。

童年的時候,總是盼望著長大,因為我們姐弟有四個,別人家最多就兄弟姐妹兩個。鄰居們都嫌我們太吵,說我們家是最熱鬧的。父母有時也會很煩我們,嫌棄孩子多了。

家裡不算富裕,有個什麼好吃的都不夠分,每當這個時候,我也很羨慕別人家的小孩怎麼那麼少。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真是傻得可愛,一口好吃的食物怎麼比得上兄弟姐妹們。

如今我們都長大,各自都有了自己的生活,也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小時候那個熱熱鬧鬧的家現在只有父母兩個人住,其他的鄰居女兒出嫁,兒子又娶回媳婦,再添孫子家裡的人不但沒減還多起來,比我們家熱鬧多了。

母親常常感歎,小時候家裡如此熱鬧,現在你們一個個都在外面,人越到老越怕孤單。母親的這話讓我覺得自己非常的不孝,似乎從沒有關心過母親內心的感受,隻知道給她物質享受,而一個老人花得了多少錢。

於是果斷的給老媽買了智慧手機,教老媽玩微信,這樣老媽在孤單的時候就可以給我們發微信了。教會老媽聊微信後,她每天都要發訊息給我。

週末的時候我正在睡覺,晚上熬夜熬晚了,起不來,睡的正香時,突然“叮叮”一條微信進來,是條語音,老媽的。

老媽的語速顯得格外悠軟綿長:“端午節回來嗎?什麼時候回來啊?我讓你爸去買點菜……”

其實我們每年端午節都會回去的,這個雷打不動的習慣,老媽是知道的,但還是發微信來了。“好了媽,我在睡覺了,一會醒了再聊”。

仍下手機,又睡不著了,與是在手機上翻翻小說,逛逛淘寶,在群裡閑聊一下,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就是沒有想到找老媽聊天。

想想有時候,在工作,老媽“叮叮”一條微信進來:“十分必要留個影,猜一個字。”

我不耐煩的回答到:“不忙時再說!我在工作。”

更多的時候,老媽拉我聊家常,講電視劇情節,聊得義憤填膺的,我說:“那種狗血劇情我能給您整十個八個,您別那麼入戲好嗎?”

“我正忙著呢!”這是我回複老媽最多的一句話。

想想,我真的有那麼忙嗎?老媽孤單寂寞,想要我們的陪伴,其實我都懂。

於是,我心懷內疚地打電話過去,老媽不管在做什麼都會停下手裡的事跟我聊天。我說什麼她都覺得好笑,我說什麼她都感興趣,我說什麼她都念念不忘。彷彿我現在是媽媽,媽媽是寶寶,就像小時候,在媽媽懷裡聽故事一樣!

都說母愛是場輪回的辜負。

在我的記憶裡,總是我帶著弟弟妹妹一起,好吃的好玩的,我都讓出來,隻因為我比他們大。媽媽很少關心到我,弟弟妹妹會比我好一些,但得到的母愛也很少。記憶中你媽媽總在忙,一會在做飯,一會在織毛衣,一會在鼓搗那個總是熄火的爐子……

有一次生病了,媽媽把我抱在懷裡,溫暖極了,隻到現在都忘不了,可是童年時候媽媽的擁抱簡直是奢侈品。

童年的時候,孩子需要母親的陪伴。母親常常無暇陪伴。當母親垂垂老去,兒女又成了每日的期盼。

母愛的時差讓我們奔向了生活和事業的白晝,錯過了本該緊緊相擁的夜晚。辜負與被辜負,分離與想念,在母子之間像更迭的四季一般是永恆的存在。不是我對你,就是你對我。

好在,現在輪到我。我願意偶爾放下詩意和遠方,暫且擱置瑣碎的日常,給你們,我的陪伴。

感謝當下,您老得像個小孩子,而我正當年,想起童年雖有些心酸,可我不想辜負了你,因為我愛你,媽媽。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