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勞的小生靈「蜜蜂」就是個不可思議的生物,不向人類索取,卻向人類貢獻了食物和智慧。在仿生學方面也功不可沒。從建築學、生物學、機械、電子科學等領域,都能看到牠的貢獻。如:蜜蜂的蜂巢讓建築學家們大受啟發,現在飛機的機身和機翼、人造衞星的外殼等都大量採用蜂窩結構。而蜜蜂的複眼結構讓科學家,研製出用於導航的偏光羅盤。

除此之外,對於飛行研究,發現蜜蜂翅膀因具有一種彈性結構,即使在飛行過程中,因無法完全精確的控制飛行而與周圍物體產生碰撞,其翅膀也能隨之彎曲而不至於撞壞「機翼」。

 

蜜蜂學會辨別方向的時代遠遠早於人類

定位是蜜蜂的一種本能,科學家發現蜜蜂具有磁埸感應的能力,主因在於其體內有奈米磁顆粒(順磁性之化合物),受到地球本身磁場的牽引便可指出方位。體內的奈米級磁性粒子,讓飛到離巢很遠的蜜蜂,有如擁有羅盤一樣,在地磁導航下能做為導航系統辨識方向,不會迷路,且極小的體積便可辨認方位。

蜜蜂的一對複眼加上三個單眼的感光系統,對於移動物體的反應十分敏感,當一個物體突然出現時,蜜蜂只要0.01秒就能做出反應,應用在科技方面,可察覺幾乎所有方向的光,也能迅速察覺到光線在短距離的變化,對移動的影像比不移動的影像更為敏感,便於追蹤快速移動之物,其複眼攝影還能提升映像追蹤系統的功能。

除此之外蜜蜂也能擔任環保尖兵。蜜蜂的頭、翅膀和腳上會覆蓋來自工業或礦業所衍生的微粒,研究人員得以追蹤這些微粒的來源,包括距離蜂窩幾公里之外的污染源。

英國科學家表示,蜜蜂身上的軟毛會產生靜電,因此牠們能協助傳播花粉,也可以協助蒐集導致空氣污染的物質。在一天之內,牠們可以在蜂窩附近飛行長達2.5公里的距離,所以身上沾到的粒子樣本會比在地面觀測的結果更精確,吸附空氣中的微小懸浮粒子,可供相關單位監測污染情況與空氣品質。

只要將一些蜂窩放在某地,並查驗一段時間內蜜蜂身上沾黏的微粒數量,就可以得知當地的空氣品質如何隨着時間的推移而產生變化。

 

蜜蜂對人類的貢獻還在增加中,如:目前尚未被應用的部分,飛行方式的飛行器、蜜蜂飛行最短路徑路線規劃、蜜蜂定位奈米羅盤等,而我們也應該為他們創造良好環境,一起來維護這個共同生活的家。台灣是個位於亞熱帶的島國,高度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珍貴的寶庫,讓我們有潛力利用仿生學逆風高飛,若能在從教育着手由政府成立研究中心,輔佐成立企業,最後回饋自然,維護環境就能孕育出更多元的生命型態,將生物視為導師,讓我們有正向的循環的學習對象,便能與世界和諧永續的相處。

更多精彩深度新聞資訊請點入K5news新聞網:www.k5news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