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上班的第二天,公司擴招了幾個人。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各位就已經知道我回到了北京。就像他們說的那樣,從最初想逃離北上廣到現在的想留在北上廣。說留在北上廣有些不確切,起碼不是現在要離開。

朋友問我:“今年你還回北京麼?”放在以前我會毫不猶豫的說一個“不”字,但是現在我沒法理直氣壯的說出口。因為我發現回到家裡我與“他們"有了隔閡。

這種隔閡不知道是怎麼產生的。

與朋友聊天不再是這個遊戲好不好玩,那個遊戲打到什麼裝備。

和親戚聊天不再是過年炒了幾個菜,來不來我家打麻將。

突然發現你感興趣的東西全部變了,當你在留意最新資訊動態時,你那些兒時的小夥伴還在那對著電腦打DNF和LOL。當你開始思考來年的職業規劃時,你的小夥伴兒還在想著明天通宵的事情。當你總結、反思這一年收穫與得失時,你的小夥伴兒還在跟你吹噓誰請了誰吃了一頓飯,喝了幾瓶酒的閒事。

我忘記在哪看到一篇文章,他說他賣掉了北京的房,回家去過安逸的生活。他說他厭倦了北京,但是回到家又開始後悔,他說他回到老家過上了別人眼裡的舒坦日子,接受著親朋好友的羨慕的眼光,並享受著。但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因為他習慣了北上廣的生活。

在北京,每天早早的起床擠公交、坐地鐵。每天8小時工作,朝9晚5雙休的作息時間。週末約上朋友吃頓飯,爬個山遊個景兒,忙碌又充實。但是在老家,每天不用起太早,也不用擠公交地鐵,更不用擔心會遲到。甚至不用擔心今天的報表老闆是否滿意,這個策劃案子能通過麼?有句話說的很貼切,沒有人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忙碌的時候期待休息,可休息的時候卻又期待上班。生活就是這樣簡單又複雜。

在家的這15天,我思前想後還是決定回了北京。我的想法比較偏激,更不適用於大多數人。支撐我回北京的原因只有一個:“北京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北京能接觸更多的新資訊,北京能給我更多的薪資。”興許大部分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看著父母雙鬢白髮,又怎麼能讓自己安逸?隨著時間的成長,肩負的責任會越來越多,每在北京多呆一年,家裡的人際關機就淡化一年。如果你在北京呆了5年以上,回到家裡你會發現你所有的人際關係,包括以前的同事、當初的發小都沒有了共同語言,因為你們的環境不同,因為你們的理想與目標都在這5年裡發生了變化。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