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關村創業空間出現了“共享睡眠”太空艙。圖/視覺中國

中國式假共享,企業得到了資本,但失去了責任;中國式假共享,產品得到了效益,但失去了情感;中國式假共享,使用者得到了產品與方便,但失去了自由與個性。

文 / 蘇靜

創業領域的中文用法比以往更加奇妙,任何一個常見物品被冠上“共享”字首,就可以假裝成為網際網路時代流行的經濟模式的一部分。

合肥三孝口書店以“全球首家共享書店”的身份亮相,聲稱實現了“由買書到借書”“把書店變成自家書房”“由個人閱讀到共享閱讀”的重大轉變,前提是消費者下載書店App、註冊並交99元押金,然後掃碼、借書。有人想起了類似場景——這和去圖書館辦讀者證有什麼區別呢?

如果一家模仿圖書館的書店可以標榜為“全球首家共享書店”,提供“共享圖書”,那麼中國無數的網咖,什麼時候冒出全球第一家共享電腦城?餐館、美髮店、洗浴中心什麼時候又會改名為共享飯菜、共享理髮、共享澡堂呢?

電影《天台》裡的澡堂。

假共享,浪費資源,製造垃圾

還真有“掩耳盜鈴”天真一試的。

共享冰箱正在福州大面積布點,使用者需要先下載App,在手機介面下單付款,隨後就可以從佈置在公共場合的共享冰箱中拿到飲料、水果等食物。不用看圖片,你可能已經想起有個東西叫“自動售賣機”,何況它們在外形上確實看不出有什麼區別。

投放這批共享冰箱的人可不這麼想,福建鮮喵網路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林俊源一本正經地給媒體答疑解惑:自動售賣機產品單一,大多隻有飲料,共享冰箱食物品種多,且可以做到私人定製,以後可能提供午晚餐便當。

如果這位林先生去過日本,可能沒底氣說這個話。在日本,自動售賣機裡能賣的東西何止這些,你能吃到熱氣騰騰的麵條與麵包,還能一鍵自助購買雜誌和玩具。

日本的便利店能夠滿足你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所需。圖/視覺中國

共享圖書、共享冰箱這類中國式假共享是典型的新瓶裝舊酒,將傳統租售改名為B2C式的共享。按照這個邏輯,市面上的一切產品和服務,沒有什麼不是共享經濟。

START共享有車生活平臺創始人兼執行長張丙軍對共享的理解,代表很多人的願景。他說共享確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衣食住行都有了新模式、新體驗,真正的共享主義社會,應該是人們的需求都能通過共享得到滿足,生活更美好、更有品質,充滿愛與信任。

然而事實是,快速擠入中國人生活的各種共享產品,除了一部分名不副實,還有很多在實際上並無必要或者使用不便,造成使用者精力與社會資源的浪費。

2017年6月7日,杭州德勝高架下的停車場,數千輛共享單車整齊停放。林安/視覺中國

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的統計,2016年,近20家共享單車企業共投放了約200萬輛單車,預計2017年的投放總量接近2000萬輛。這種過量排放,有時反而會成為一種城市垃圾,製造交通梗阻,妨礙人們出行。這些車輛報廢之後會產生近30萬噸廢金屬,相當於5艘航空母艦結構鋼的重量。

在北上廣深等大中城市,赤橙黃綠青藍紫不同顏色品牌的共享單車紛紛上街搶佔使用者,與此同時,共享單車的損壞率居高不下。2016年下半年,摩拜單車廣州負責人給出的資料顯示,摩拜的人為損毀率高達10%,而據企鵝智酷的報告,ofo使用者上報車輛故障的比例高達39.3%。

2017年5月9日,天津,記者探訪一共享單車維修點。圖/視覺中國

假共享,無法持續的模式

同樣是出行領域的共享產品,共享汽車面臨更尷尬的局面。《南方週末》的報道將之概括為一場“車找不著人,人也找不著車”的虛火。

START共享有車生活平臺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使用者的使用場景主要是郊區自駕遊、異地自駕遊及春節自駕返鄉、體驗試駕等,換言之,儘管近年冒出各種共享汽車創業專案,但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使用共享汽車代步依然停留在想象階段。共享汽車企業則面臨營收困境,綠狗租車總經理林棟樑表示,提供汽車分時租賃服務的共享汽車前後期投入都非常大,且形成規模需要較長週期,目前行業內同類型專案尚無一盈利。

也有取用方便、輕資產的共享產品似乎毫不在乎眼前是否盈利。今年6月,OTO在上海投放了100把免押金、免收費、無密碼的共享雨傘,幾乎全部遺失。類似的新聞在多個城市上演,數月前,東莞、杭州分別投放共享雨傘數萬把,也是在短時間內“全軍覆沒”。

2017年6月21日,杭州,武林廣場出現一批共享雨傘,市民可以通過掃碼獲得密碼開鎖,每半小時5角。圖/視覺中國

即便形勢如此嚴峻,各類共享雨傘公司及創業專案還是相繼出現。有評論認為,押金帶來的巨大資金沉澱,以及預期的廣告空間,讓共享產品企業不擔心物品的損毀、歸還等問題,相比長期沉澱的押金與專案本身趁熱獲得的融資,他們完全不用太在乎共享產品本身的收入。6月,艾媒諮詢的資料顯示,在OTO、JJ傘、共享e傘、春筍雨傘、魔力傘等廠商中,至少有4家獲得了融資,融資金額為數百萬元至數千萬元不等。

比共享雨傘更接地氣也更吸引資本的是共享充電寶。“40天時間,11筆融資,近35家機構入局,融資額約為12億元,相當於2015年共享單車剛出現時獲得融資額的近5倍”,一組關於共享充電寶的資料被廣泛傳播。

2017年5月,共享充電寶成為共享單車之後又一個瘋狂的風口。圖/視覺中國

借“共享”的光吸引資本,或許正是各種中國式共享產品出現的重要原因。梅花天使創投合夥人吳世春曾坦言,想進入共享市場的財務和戰略投資人非常多,目的各不同,有為自己的產品提供協同效應的,有希望獲得高頻使用者入口的,有為財務創新提供工具和場景的,有為基金刷品牌存在感的,“估計大家唯一都不提的是如何賺錢”。

如果一種服務模式類似於租賃,讓一群人共享物品的使用權,但這種服務模式既不看重租金,也不看重服務的實際品質與消費者的體驗,而是將重心放在講一個時髦的經濟概念,把故事說圓,以獲得更高的關注度,從而帶來更大金額的融資,這種模式必然經不起推敲。

2017年7月18日,合肥市新華書店三孝口店變身“共享書店”,使用者只需繳押金就可免費把書帶回家閱讀。圖/視覺中國

假共享,不是個人的,是屬於公司的

回到共享經濟的源頭,共享交通與住宅資源的Uber和 Airbnb,其典型特徵是讓人們通過出租自己的汽車、公寓或時間,獲得更多收入。

“但中國幾乎所有租賃商品所賺取的收入都集中到了資本所有者手中。”英國《金融時報》如此評價。《連線》雜誌創始人凱文·凱利(KK)也就中國的共享經濟發表了看法,他說共享經濟就是“使用權大於所有權”,比如Facebook不產內容、阿里巴巴沒有庫存,但這些全都是共享經濟,關鍵就在於把產品變成服務。KK認為實體的東西很難分享,但服務的分享可以輕而易舉做到。 

從單車、汽車到雨傘、禮服、充電寶,無所不包的實物式中國共享經濟,顯然超越了KK的預言範疇。儘管KK也說過共享經濟在不同市場環境有差異,但有必要承認的是,以共享單車為分水嶺,目前國內聲勢浩蕩的共享經濟之所以紛紛從C2C共享轉向B2C共享,即網際網路名義下的實物租賃,本質原因是可供盤活的個人資源達到了上限。

出租衣服變成了“共享衣櫥”。圖/視覺中國

這種情況下,大批量、規模化地進行產品生產,與出於資源調配的真正的共享經濟是否相差太遠?創業孵化機構3W咖啡業務經理Erik Zhang一語中的:“在別的國家,共享經濟更像是個人的,但在中國,它更像是公司的。”

以共享單車領域為參照,各家最終比拼的還是先發優勢和規模效應,初期熱度過後,大額融資都在湧向頭部公司,行業洗牌期將出現。風口過後,各種打著共享經濟旗號的偽共享經濟專案必將摔死。如果說市場的規模問題可以藉助於資本投入,那麼消費者最關心的產品安全、使用便利程度、質量與價格,誰來保證? 

中國式假共享,企業得到了資本,但失去了責任;中國式假共享,產品得到了效益,但失去了情感;中國式假共享,使用者得到了產品與方便,但失去了自由與個性……

本文首發於《新週刊》497期

點選下列圖片即可購買

小新推薦

點選圖片即可閱讀

郭敬明,你怎麼可以吃兔兔?

中國人為什麼愛用保溫杯?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