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

批判父母似乎就意味著不孝,

可父母卻可以肆意地批判孩子。

在幾千年傳統的以“孝道”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壓迫下,有一種“正常”的現象是,父母可以肆意的批判孩子,不僅不會被譴責,還會被美化成“為你好”,而孩子如果批判父母,不會被讚揚,只會被認為不孝。

在大部分人的心裡,都覺得不可以批判父母。批判父母——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是遭天譴的行為。然而,父母可以批判孩子,孩子為什麼不可以批判父母?這難道不是雙標嗎?但是事實上,在中國,我們的確無法“大逆不道”地批判父母,因為整個社會都在告訴我們——“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有感受不到愛的孩子”。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  

  只有感受不到愛的孩子嗎?  

在中國,我們無法“大逆不道”地批判父母,第一個原因就是這個社會對於父母的神化和對孩子的妖魔化,對於“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這種價值觀的宣揚。 

現在無論你開啟任何論壇,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在歌頌父愛母愛的無私,偶爾有一個孩子吐槽了自己的父母就被各種“聖母”冠之以“不孝”的名義謾罵,這些人愛用一句話攻擊那些孩子,就是“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只有感受不到愛的孩子”。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所有的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嗎?其實,想要推翻這個說法很容易。

在電視節目《王剛說事》裡,王剛就曾經講過一個父母合謀殺死親生兒子的真實故事(兒子叫張黎,現年25歲,已有一個談及婚嫁的女朋友,事業順利,人品優秀,為人十分孝順)。

這對夫婦(父親叫張曉宇,母親叫溫翠萍)生下兒子張黎之後,希望張黎能夠學有所成、光耀門楣,所以對兒子的教育極為嚴格,而兒子也不辱使命,每次都能考取年級第一名,只有一次例外,不知何故,那一次考試張黎只考了年級第三名而不是第一名。

後來這件事情惹怒了父母,父母就開始對張黎實行肉體和精神迫害,導致張黎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分裂,父母求醫無果之後,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便想要用煤氣製造出兒子因煤氣不慎洩漏而死亡的表象來達到殺死兒子的目的,但沒想到半夜三點原本該睡著的兒子居然沒有睡,而兒子在聽到異常之後,就打電話報警,被張曉宇聽到,張曉宇就直接衝上去用棍子打死了兒子。

兒子發現要打死自己的是父親,於是便沒有絲毫反抗,最終在無盡的痛苦和眼淚中逝世。張黎死後,父母對張黎這個名字便諱莫如深,直到案發前,父母仍舊與警察談笑風生,只當這件事沒有發生過,這個兒子也從不存在。

後來因為張曉宇雲南臨滄電臺臺長的身份,這件事情被廣為人知,最終其被判刑十五年,其妻五年有期徒刑,至此張黎的父母得到了應有的懲戒(一般親人猥褻、殺人相對較輕)。現在,張黎已逝,其父母被判刑,一家三口的房屋,只留下了一隻狗,孤單地站在門口。

雖然很殘酷,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世界上,確確實實存在根本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

    生命應當是孩子的禮物  

  而不是孩子的原罪   

在中國,我們無法“大逆不道”地批判父母,第二個原因就是,很多人認為,生命是一個母親給孩子最大的恩德,所以生命是孩子的原罪。

與父母經常批判自己孩子相反的是,至今在中國,批判父母仍舊是一個忌諱,從孩子剛出生開始,父母就會在各種各樣的場合批判自己的孩子,不乏其中有攻擊性話語,但是倘若父母用攻擊性話語談論孩子,孩子懟回去了,這個孩子就會被安上“不孝”的高帽子,原因很簡單:我給了你生命,你就得聽我的,不然就是不孝。

杭州就出了這麼一則新聞:某小區一幢樓的28樓樓道口,一名殘疾大伯留宿多日,吃喝拉撒睡全在狹窄的樓道內解決,而他的女兒就租住在同一層樓。發生這樣的現象之後,很多人指責他的女兒不孝順,他的女兒反駁說,當初他父親出軌的時候說過:要把所有財產都給別人,不會給你一分錢。但是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外人說:不管你的父親當初如何對待你,但是他畢竟“生”了他,給了你生命,如果沒有你的父親,你也不能站在這裡。

的確,父母給了孩子生命,這是毋庸置疑的一點,但是給了孩子生命這種事情,就是對孩子最大的恩德嗎?身為父母的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在某種程度上,是你們自己的選擇,是你們選擇給了孩子生命,卻反過來責怪孩子不懂得生命的恩德。並以“生命”的名義綁架孩子的一生,甚至稍微有些怨憤,就被定義為不孝。

但如果生命是一個母親給孩子最大的恩德,那麼孩子一出生就帶有某種“原罪”了,他從一出生開始,就不得不因為生命而備受父母的“威脅”,如同中國式家庭裡家長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生了你,你的生命是我給的。

可是他的生命是誰給的他就要聽從於誰嗎?如果他不聽從於那個給他生命的人,是不是隻有以命換命這一條路可以償還父母的恩德呢?

所以,生命不應該成為一個母親對於孩子最大的恩德,也不應該成為一個孩子的原罪,生命應當是禮物,在互相給予的同時,點綴了這個家庭。

  父母懷著目的生孩子  

  難以讓孩子成為自己  

在中國,我們應該“大逆不道”地批判父母,第一個原因就是,一些人生孩子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並不需要孩子成為他自己。

這基於一個並不是很樂觀的真相,那就是——不乏有些父母之所以要孩子,並不是因為孩子本身的原因。關於為什麼要孩子的原因,我們能想到:

第一,生兒育女是傳統,每個家庭都有孩子,所以自己自然也就生了孩子。

第二,婚後夫妻之間感情淡了,所以想要有個孩子來增添家庭氣氛。

第三,為了傳宗接代,男方的父母提出了要孩子,所以就生一個孩子給他們延續香火。

第四,養兒防老,等到自己老年的時候孩子可以反過來照顧自己。

這些生育孩子的原因,令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出於自己各種各樣的原因或者目的想要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原因和目的與孩子無關,而是大人的主觀因素。

正是因為大人們對於生兒育女存在很多主觀因素,所以導致了他們對於自己生養的孩子有諸多不滿,比如:他們可能想要一個男孩,但是你卻是個女孩——很多人喜歡的秋瓷炫,因為家族的重男輕女而在節目裡坦言想要離開韓國;他們可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出人頭地,而你卻無法無法完成他們的願望——我們剛剛釋出過的《又一個孩子被逼自殺:有一種愛壓得讓人喘不過氣》,就講述了將要高考的小斯因為揹負了父母太大的期望而自殺的故事。

且不談那些距離我們遙遠的孤例,僅僅談娛樂圈,我們也能看到很多父母“強加”孩子希望導致家庭關係不和的案例:陳喬恩從小被母親暴力虐待,稱寧願住鬼屋,都不願意回家;秋瓷炫家族重男輕女,在節目裡無奈的表示,想離開韓國;張韶涵的母親在媒體面前揭發張韶涵酗酒吸毒,從此張韶涵星途被毀。

總之,不乏有些父母,純粹是為著自己的目的才生育孩子的。那種因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待人苛刻的愛,又能夠稱之為愛嗎?他們僅僅希望孩子成為自己希望的樣子,而不是希望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也要逆來順受任由父母擺置嗎?孩子不是一個玩具,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如果父母強加給孩子太多東西,或者提出了什麼錯誤的想法,孩子當然需要站出來去批判父母啊。

一個不得不讓所有父母正視的問題是:孩子長大之後,和父母真的就沒多大關係了。關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黃磊就曾經說出下面一段話,可以借鑑:

“我從來沒把她當小孩,我認為我跟她是平等的。(我覺得)幸福就是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方式活下去,所以她們(以後)戀愛了,我很開心,耽誤了學習也沒關係,只是一切都彆著急,愛情的甜美要細細嘗。”

  自由、開明的社會  

  應該給孩子批判父母的權利  

在中國,我們應該“大逆不道”地批判父母,第二個原因就是,自由、開明的社會,會賦予他的孩子們批判父母的權利。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儒家的思想《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一直被當做孝道來宣傳,郭巨埋兒的故事很簡單,就是郭巨家很窮,其母經常把食物偷偷讓給孫兒吃,但被郭巨發現後,就打算埋了自己的兒子,以保證自己母親的生活。但是,這根本不是什麼孝道,這是對人性的摧殘,魯迅就曾公開反對郭巨埋兒宣傳的價值觀。

“我最初實在替這孩子捏一把汗。然而我已經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並且怕我父親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壞下去,常聽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親竟學了郭巨,那麼,該埋的不正是我麼? ”

魯迅都曾經對中國的一些愚孝口誅筆伐,孩子就不可以批判一下自己父母的錯誤之處嗎?

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很久之前在豆瓣上的一個小組“父母皆禍害”了,那個小組人數最多可達到九萬人,九萬人一起在小組裡批判父母,講父母曾經對自己的種種迫害,令人看完能不令人膽戰心驚嗎?但是沒過多久,這個小組就再也打不開了,很多上了年齡的人說裡邊的孩子戾氣太重,理應被雪藏。於是再次開啟,就成了下邊這個樣子:

正如同很多人說的那樣,“父母是禍害”這樣的小組充滿了戾氣和偏激,應該關閉。但是我們是否可以思考一下,這種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和先把孩子逼成精神病,再把孩子殺害的張曉宇略有相像?

大可以去幫助那些充滿怨氣的孩子,何必把他們的發洩都看成一種“大不孝”的存在,然後將之雪藏。難道我們就不該反思一下自己,我們身為父母,真的完全沒有做錯過什麼嗎?父母不是聖人,他們有時候真的會犯錯,雖然大部分時候是無意識的錯誤,但是那也是錯誤。

一個真正的自由的開明的家庭,就在於孩子也能夠批判父母,而不是任由父母來批判孩子。因為事實上,如果孩子也能夠批判父母——這證明了他們之間沒有禁忌和壓抑,他們之間充滿了愛與信任。

我們都知道,批判的本意就是批評改正,它常常用於各種各樣的藝術領域——目的都是為了讓藝術作品更加完美。對於家庭關係而言,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個藝術作品,批判是讓彼此都達到更高境地的一種手段,但是在中國,家庭關係較為僵化,孩子們無法“大逆不道”地批判父母,就連一個發洩怨氣的小組都被雪藏,這在某種程度上,不算是一種悲哀嗎?

 - END -

Reference: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