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我覺得有幾位財經作家可被稱為大師,周顯是其中一位,他的著作很多時會談及炒股,所以起初都沒有留意,因為炒股並非我杯茶。後來有機會看其內容,發現有很多證券知識在其中,對認識股票大有幫助。

周顯所寫的著作很多時都是以《XX密碼》作為書名,我差不多全都看過,連有一本與財經沒多大關連的《駛錢密碼》也都看過,能看到作者深淵知識與高傲性格,有趣過癮。

今次想分享周顯其中一本厚厚的著作《財技密碼》,共五百多頁,把財技透徹清楚地寫了出來,這裡讓我分享當中一些印象深刻的點子。

其中一個概念是有關資產的分類,依周顯所述,投資者可以檢視一下公司內的資產有多「白痴」,還是算作「生財工具」,這個意思代表管理該資產時所需要的智力和專業知識。當中有個例子舉得很好,餐廳內的檯、碟,對這盤生意來說都是「生財工具」,是資產,但如果下家商販租下那舖位是經營時裝店的話,上家留下了這些檯、碟不只沒有用,更要花錢去把它掉走,成了負資產。這些「生財工具」並非在任何人手上都有其價值,例子如現金、物業、黃金等,這些就算是「白痴」資產。

後來,周顯進一步談「金主」與「銀主」的分別,我們常常聽到有「銀主盤」,就是一些因斷供而被銀行接收後放盤的物業。銀行借貸抵押會拿物業,這些也算是「白痴」資產,因為不需要太高深知識也能顯現當中價值。另一個名詞是「金主」,金主可讓債仔以一些上市公司作為抵押,借出資金,收取高息,可達40厘之多,但由於以上市公司作為抵押品,未必是「白痴」資產,一旦債仔欠債不還,金主要接收該資產時,需要有一定的管理營運知識,例如收回債仔的廠房,外行人的話絕對得物無所用,要管理亦不容易,所以要享受高息回報,不能單單要求「白痴」資產。

投資時還有一個考慮,就是管理權問題。還記得富爸爸一書中也提過這概念,投資者需要注意對資產的控制權。周顯舉出一個思考題,你喜歡擁有一個住宅?還是擁有一間公司的10%股票,而這公司擁有10個住宅呢?兩者看似價值相似,但其實後者失去了對所擁有資產的直接管理權,所以股票形式應有折讓,透過擁有股票去擁有資產會有價值上的無形損失,因此這是一種浪費。所以若一家公司內擁有越多「白痴」資產,如現金、物業等,這家公司的狀態就算是越浪費。

這個討論說到有關零售業買舖決定,作為上市的零售公司,這決定一般都不太好,因為若因租金問題而令生意做不住的話,利用買舖去減低租金支出成本,最終自己舖的租金會被拖低,整個操作只是自欺欺人。然而,這個決定在一些情況之下仍有其可取之處,就是當行業遇上低潮期,只要捱過低潮,其他對手死掉,盈利就能大升,買舖而加強生意的競爭力,這就無可口非了。

即使買舖也有財技考慮,如公司買舖,到底用公司名還是自己名?周顯認為買舖一定是用自己名,因為若公司出事,所有用公司名的資產都會一齊死,若是自己名,救不救公司是自己選擇。所以他有一個概念,作為生意人,「白痴」資產應放在自己手上,「生財工具」應放到公司裡。

另外,有關看公司基本面的投資考慮,周顯有特別的理解。例如,有兩家公司,A公司一億營業額賺一百萬,B公司一千萬營業額賺一百萬,在同一個行業之中,當然B公司效率高得很,而A公司一定有點問題,投資者應該留意B公司吧,這也很正路。然而,周顯卻會留意A公司,因為他認為要營業額由一千萬跳升至五千萬甚至一億,這是很難的事情,但如果本來營業額有一億,要改善效率降低成本而令收入增加,這則較容易。所以,他會留意一些類似思捷這類股票,因為它的營業額驚人,達二百多億,如果效率搞得好,隨時有驚喜。

書中另一個有趣的討論,是談到證監會的權力。原來證監會的權力,有些部份會比警察與廉署都要大。例如,被證監會調查者是無權保持緘默,需要回答每條問題,但可在作答前聲明,指回答內容不能作為檢控本人,這比起被警察拘捕更可怕。還有,被證監會調查後,不可以把問話事件透露給任何人知道。不過,證監會調查則沒有如警察的48小時與廉署的無限時,證人有事需要離開的話,隨時都可以,只不過將來又需要多上去一次。

最後,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點子,是周顯對價值與價格的解釋。還記得巴菲特曾說:「價格是你付出的東西,價值是你得到的東西」,原來周顯對價值與價格的理解也差不多。

他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在某大廈擁有一個單位,而該大廈進行大維修,因此增值了,所以其價值也增加了,這可能提高了它的價格,但這只是可能,而不是一定的。

然而,若你用高價去購買該大廈的單位,它加價,你再買,它再加,你再買,買入多個單位,而且越買越貴。這種做法,對其價值一點兒幫助都沒有,因為它的本質並沒有因你的購買而改變,但卻能夠有效的提高它的價格。

總結來說,這本書是對股票有興趣者必讀之作,周顯的思維是炒股、財技的一門,但他所寫的書是分享如何認識證券操作,即使沒有行使他的一套,但至少也理解多了股票的運作,五百多頁的一本書,絕對增長不少知識,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