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香港選出了新任特首,在家看著點票一刻,早段已發現林鄭的票一直兩倍於曾俊華,當時感覺已經結果明顯了。最後林鄭以777票當選,曾俊華得365票,這些得票數字足夠朋友間在fb瘋狂洗版。

早前有報導指香港人的智商是全球最高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有足夠能力看見特首選舉是什麼一回事,看見過程與結果,是熱血沸騰?還是笑看天下?始終各人取態不同。朋友間有黃絲也有藍絲,深黃深藍也有,很興幸,大家聚會時對政治議題都能點到即止,沒有損掉多年感情。

這段日子,大部份身邊朋友的表現都差不多。對著曾俊華,會大讚他的親和力,又會同情他不是真命天子。對著林鄭團隊,會笑他們如何無能力,離地。對著建制、商界,會笑他們是非常聽話的小朋友。對著泛民、自決派,會笑他們方向不清,指當中有「鬼」。

今次選特首,身邊沒有太多熱血份子,大多數朋友都如一個旁觀者般評論這些新聞,認為選舉結果早決定的,何必上心。有朋友感到心淡,正在搞移民。巴黎兄就更容易了,本身外國有身份,一家大細長居外地,又財務自由,買張機票就能立即走,真瀟洒。

選舉當日,整天的電視、電台,有海量的評論節目,fb也好,whatsapp也好,不停重溫有關這些選舉的點滴。這一刻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確有點政治冷感,或反感,感到特首選舉新聞十分納悶。政治,搞得好,就是不要阻我們安康生活,如果當權者知道這一點,不要故意鬥來鬥去,這已能平定很多如我這樣的蟻民了。

當選出了林鄭當特首之後,回想起一段影片,是《主場新聞》創辦人蔡東豪先生談的個人著作《香港溫布頓》,影片說出一些香港的優勢,回看可能會有另一番體會。

蔡東豪所拿來比喻的是英國網球溫布頓效應,指英國搞溫布頓,全世界最著目的網球球手都會到英國處。可是,由1936年以來(影片指近年好像打破了紀錄),英國從未贏過溫布頓中最高殊榮,即男單比賽。

這個溫布頓效應,或者溫布頓精神,所指的是一個地方,最緊要搞旺個場,搞起一些行業,吸引世界各地的精英前來,即使當地沒有專才也好,也不介意繼續搞好,因為每件事不一定要自己做第一,只要有一個好地方吸引高手來,也一樣值得經營,持開放的態度最緊要。

於是,蔡東豪環顧香港有什麼行業可以保持這個溫布頓效應的,也算是細數香港的優勢。他總括該些行業需要有兩個現象,第一要好多外國人參與,第二要地產霸權不會接觸的。他認為金融業是其中之一。

首先,在中環仍然有很多外國人,他們是世界精英,來自五湖四海不同國家,如果他們不認為這裡是「溫布頓大賽」的地方,請他們也不會來,這不是什麼地方用錢可以打造出來的現象。同時,金融業是地產霸權不會接觸的一塊,因為華人大班搞過百富勤,出事之後無人再敢玩,到今天這個版塊仍然不屬於地產霸權的版圖。

另一個地方是空運業,因為蔡東豪自己做廠的,他知道很多行家對於一些重要的空運,始終仍然相信香港,因為其他地方,誤時誤點的現象仍然多。

除此之外,香港的法治仍給人有信心的,他舉例,如果在內地被關扣留,要你付兩百元,否則就要到公安局,相信誰都會付。但在香港,同一個情況,只要於理不合的話就不會付,去警署就去吧。為何選擇會不一樣呢?主因是我們相信香港的法治。

對這些年的地產霸權,蔡東豪也有所體會。以前的社會,有能者居之,他回憶起七八十年代做廠的,沒有料子,實在無可能成功,一切真的無運氣可言,有料無料,一定現形,成功非僥倖。

今天已沒有這回事了,他也引述前美國聯儲局局長伯南克指他也不再相信「有能者居之」這回事了。今時今日,資產爆炸太誇張,人人話要贏在起跑線。

他分享一個例子,一位老婆婆,好多年前買入一個舖,做一些時裝設計小生意,一直做到20年前才關門。當時90年代,其實她很不開心,因為始終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最近這位老婆婆把彌敦道的舖位租了給一間金舖,每月收80萬元,即每年成千萬元,一個八十歲的老人家怎能花得完呢?

有觀眾隨即認為,這位老婆婆當年很高明,因為當年會買舖。但蔡東豪不太認同,因為八十年代做生意,環境不如今天,買舖與租舖的分別不是太明顯的,兩條路選其一,只是一個機會,不是特別高明。我們更別忘記80年代的利息,超過20厘的按揭,借貸環境絕不如今天。

這兩個小時的分享會,談天說地,輕輕鬆鬆,那是2013年7月時書展的分享。之後,蔡東豪於2014年7月26日宣布《主場新聞》結束運作,並在聲明中以「我恐懼」、「我誤判」、「我內疚」交代結束運作緣由。2014年9月28日開始佔中事件,與及之後一連串事件。不知道當日他看到香港的優勢,今天變得如何?一位女特首管治的香港,前路又會如何?


 香港溫布頓

 https://www.facebook.com/cpleung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