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圖片搜尋結果

(網上圖片)

歐洲議會法律事務委員會上月舉行會議,審視將AI歸類為「電子人」的立法草案,賦予其人權和義務,包括法律責任、福利、工傷意外責任、買保險等,最有意思的是,「電子人」要像人類一樣交稅,款項當然由僱主「代出」。建議旋即引起業界很大爭議,現時AI還未成熟,這麼快就要立法,把它們當成人看待,會否言之尚早?

這裏先賣個關子,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英國十九世紀的「紅旗法案」?話說英國議會在汽車發明及面世不久,旋即通過《機動車法案》:為了保護行人安全(另一說法是保護馬車伕生計),法例要求每輛行駛的汽車,必須由三人駕駛,一人添煤,一人開車,一人要在車前50米搖動紅旗,為汽車開路;而且時速不能超過6.4公里。這個規定變相把汽車當成馬車,導致英國失去成為汽車大國的機會,將一個朝陽世界工業,拱手相讓給美國!這種過早對未知新產物立法規管的做法,最後不但無法阻止科技前進的腳步,隨時還會賠上「國運」,成為時代進步下的犧牲品。

不過,歐盟為「電子人」立法的動機,值得仔細玩味,起碼筆者十分認同其前瞻性。早有大批學者指出,以後有能力掌握AI的人口不足2%。這些人等於擁有「半神」為其賣命,累積財富的能力,自然非普通人所及。情況就如擁有大量神獸的玩家,可在遊戲時任意召喚,完全屈機,若果你連一隻都沒有,打一世都不會贏!所以你會開始聽到像「鋼鐵俠」Elon Musk等人提出的必須透過研究人腦與機器融合來拯救未來人類被AI淘汰宿命的論調。最起碼筆者認為如果各國政府不像歐盟一樣研究引入稅務概念,一開始擁有和沒有機械人的兩個階層,他們之間的鴻溝將無限擴大,想往較高、富裕的社會階層流動,根本是天方夜譚。

從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開始的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學,是建基在「人類社會資源有限」(scarce resources)最基本的假設上,即原材料、土地、資本、勞動力等「有限」的生產要素,由供需關係,透過自由市場配對定價,為整體經濟創造最大效益(簡單來說盡量做大個餅),財富由各種產權的持有者,按市場規律分配。但是一般人與生俱來的產權只得勞動力,不管你是高智商勞動力還是苦力。除非你是富二代、官二代,或者地主、礦主的兒子,不然的話其他三種產權,都是靠變賣勞動力賺來的。人作為勞動生產要素的供給者,盡可能透過學習各種知識,提升自身勞動力質素,滿足市場需求,提高價碼。

但當「電子人」掌握智能學習後,就可以24小時工作,各種勞動力將接近無限。出現勞動力供給爆棚的情況,結果導致人類勞動力價格下跌,若仍讓市場自由按供求(supply and demand)來決定分配的話,還公平嗎?假設人的勞動力價值變為「0」,無論個餅變得多大,由於你的勞動力價值接近「0」,根本就不能、也不應分配到甚麼。而擁有「電子人」的人,或其他生產要素階層,正是在一大堆「0」前面,加了一個「電子人」的「1」,萬劍歸宗!於是窮者越窮,富者越富。

而殘酷的現實是,AI時代還未正式來臨,全球財富的高度集中化速度,已經達到史無前例。樂施會上年發表報告,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Zara集團創辦人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等全球8名富豪身家總和,已相當於全球一半人口(36億人)的財富總和。但在2015年時,62名富豪身家的總和才等於36億人的財富總和,在2010年時,要388名富豪身家總和才足夠。可見全球財富差距已急劇加大,AI的出現更會令情況越趨惡化,因此歐盟建議向「電子人」收稅,要AI機器人的企業雇主直接承擔社會成本,反映的正是,人類世界接近當今經濟學奇點歷史性時刻的尷尬。

無謂君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


 人工智能納稅可拯救人類社會嗎?

 https://www.facebook.com/wuweil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