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2 郭榮鏗 Environment

相關圖片

(網上圖片)

十多天前,出外跑步還是穿短衣褲,跑完後依舊大汗淋漓。但這幾天走在街上,幾乎人人都要出動毛衣和羽絨了。夏天和冬天一下子便交接,秋天好像被遺忘似的,以為經過了,卻原來不曾出現。

11月,按中國曆法已是立冬,但氣溫還是在25度左右。聽同事說,早前行山的時候,路上遇到有人在拍攝蝴蝶,在草叢的寬葉上,有兩隻蝴蝶在交配;在矮樹的枝椏,有一隻在破蛹成蝶。攝影人一邊拍照,一邊略帶憐惜說,蝴蝶一般都是在氣溫25度左右的春天繁殖和成蟲,怎會在應該是秋去冬來的11月呢?真是世界變了。

氣候反常,動植物唯有改變自己的習性去適應「自然」。我們人類雖不至於逆天而行,卻會用智慧令環境去「適應」我們。老一輩常說,從前——其實只不過是說30年前,連夏天都不用開冷氣,現在過了中秋還要開。人與自然之間已經出現了相害的循環,就是人用科技令環境涼快一點,自然的回應便是令氣溫愈來愈熱。

比香港更貼近赤道,氣溫理應高得多的新加坡,在順應自然方面可說比香港做得更好。到過那裡的朋友都知道,當地人是不太開冷氣的,這與他們的城市設計有關。其中一個值得學習的地方,就新加坡的馬路兩旁,都種滿高大的樹。這樣不但能製造樹蔭,降低溫度,也能使空氣清新,整個城巿看起來亦更美麗。

利用自然來調節自然,比利用科技更需要智慧,這是我們未來應該學習和實踐的方向。


 消失了的秋(郭榮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