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就出現一些關於見工的討論。有大學生到一家公司面試的時候,因為面試者遲到半小時,覺得面試者不尊重自己,他就拂袖而去。另一次,有人在網路上說,去見工的時候,人事部HR要他等了三小時,之後就來說可不可以壓一半價。

這些故事,不只在商業機構出現,在教育界都有類似狀況。

有人在面書的「老師心聲」群組中,發表了一個故事,指自己是中文科畢業,見工的時候明明是找教席,月薪應是兩萬多的。但收到合約的時候,就說是萬六。之後,求職者問發生什麼事,校長就顧左右而言他,說現在教席不易找,又說年輕人最緊要經驗。最後還出絕招,用軟性恐嚇,指「校長之間好多溝通,如果有些年輕人做壞自己風評就不好了」。於是那個中文系的畢業生,就回家哭著簽了合約。

這些事情,為什麼在傳統媒體不會報道?很簡單,因為傳統媒體的人總希望將新一代做的所有事情,都當成是「錯誤」的,以證實自己現在存在的合理。不少HR都知道,新一代的人工作能力比舊一代的人好,但由於舊一代香港人被港英時代的制度保護,要換走他們也不容易。學校這職場出現同工不同酬狀況,甚至是年輕一代薪資少一半,但工作量多一倍的狀況,香港人都敢怒不敢言,更甚者是怒也不敢怒,認為那是「負能量」表現,做人正能量一點,快樂一點開心一點就好。「既然改不了事實,不如改變自己心境」、「山不轉路轉,路不轉心轉」。於是,這種可憐的職場文化就成為找工作的常態。

香港人的特性,以前聽說是肯搏肯捱就有出頭天。現在,年輕人知道你就算花盡光陰,都不會有什麼回報,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反檯走人。可惜的是,這些文字,在傳媒報章是不會出現的。因為,他們不會接受世界轉變。正如很多人都不再看報紙,他們都不轉變一樣。



 https://www.facebook.com/kengo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