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巴西派超20萬人部隊消毒殺蚊 抗擊Zika病毒

 

Zika是烏干達語,意思是雜草,被翻譯成「寨卡」或「茲卡」。這種1947年在非洲烏干達發現的病毒,因在美洲多國爆發而引起恐慌。

實際上,Zika病毒對成人不會造成生命危險,感染癥狀也很溫和,包括發燒、頭疼、皮疹、眼睛泛紅等。有些人甚至沒有癥狀自行痊癒,都不知道自己曾被感染過。

然而,這種病毒對胎兒的嚴重危害以及爆發式的感染趨勢是真正令人擔憂的。

感染Zika病毒的嬰兒

病毒研究證實,Zika病毒可能會通過胎盤感染到胎兒,使其患上小頭畸形病癥。這種嬰兒大腦發育不完全,存在學習、視覺、聽覺等方面的障礙。

感染人數的爆發式增長也是人們始料未及的。以病情最嚴重的巴西為例,2014年Zika感染病例僅有146例,而目前單單已經報告的畸形嬰兒就已經達到近4000例,感染的成人有多少例現在並無確切數據。

也就是說,若該病毒在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爆,就意味着會出現一代畸形嬰兒,後果難以想像。

 

Zika病毒是什麼,又是如何一步步蔓延開來的

茲卡病毒為黃病毒的一種,1947年,科學家在烏干達用猴子研究黃熱病,其中一隻猴子突然出現發熱的癥狀,由此分離出Zika病毒。

Zika病毒已經傳播超過20個國家,粉色區域為感染區

 

1954年首次證實人被感染

1954年尼日利亞首先證實了3例人類Zika病毒感染病例。但這種病毒以前很少感染人類,從病毒被發現至2007年以前,被證實的人類感染病例僅14例。

2007年在太平洋島國大規模爆發

2007年4-7月,位於西太平洋的島國密克羅尼西亞出現185例患者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結膜炎和關節痛的癥狀,其中49例為Zika病毒感染的確診病例,59例被診斷為Zika病毒感染疑似病例,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Zika病毒人類感染暴發事件,但沒有導致住院或死亡的嚴重患者。

2013年-2014年,太平洋東部島國波利尼西亞發生Zika病毒暴發流行,估計當地11%的居民被感染。

2015年美洲爆發

 

Zika病毒開始在美洲被關注是2015年5月份,當時巴西大量出現的畸形嬰兒引起政府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注意。11月曾有媒體報道稱巴西患上小頭畸形病嬰兒有739例,12月份這一數字增至2700例,而目前最新數據為3893例。

除巴西外,在哥倫比亞、厄瓜多爾、薩爾瓦多和牙買加等南美洲國家均出現感染者,其中哥倫比亞已經有11613人確認感染,100多名嬰兒出生時攜帶了Zika病毒,並出現畸形。當地部門建議婦女要推遲懷孕。

而與南美洲緊鄰的美國也出現了Zika感染病例。美國衛生部1月22日對外宣布,紐約州出現三例感染Zika病毒的患者,其中一人已痊愈,兩人正在恢復之中,沒有出現併發症。

 

今年1月英國、台灣地區出現病例

2016年1月, 英格蘭公共衛生局證實,3名曾前往哥倫比亞、蘇里南和圭亞那旅遊的英國人患上了Zika熱。這是英國首次在本土發現Zika熱病例。

19日一名泰籍男性入境台灣時被發現患有Zika熱。

總之目前在非洲、美洲、亞洲、歐洲、大洋洲均發現病例,最為嚴重的是以巴西為代表的南美洲。

 

如何傳播以及如何預防?

Zika病毒通過伊蚊(Aedes aegypti mosquito一種蚊科庫蚊亞科伊蚊屬昆蟲)傳播,潮濕熱帶地區極適合伊蚊的滋生繁衍。當伊蚊叮咬過Zika病毒攜帶者後,下一個被伊蚊叮咬的人就會被感染。

圖為Zika病毒發病的可能性,從紅色到藍色感染可能性逐漸降低

 

除蚊蟲之外,世界衛生組織還證實已經在精子當中發現了Zika病毒,「可能有了一個人際性傳播的例子」。實際上據維基百科記錄,早在2009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一名生物學家 Brian Foy在非洲國家塞內加爾感染Zika病毒後,回國後通過性生活將病毒傳染給了妻子,這是首例人類通過性傳播Zika病毒的案例。但這類目前未見更多相關報道。

Zika病毒目前尚無疫苗或藥物治療,主要預防辦法就是避免蚊蟲叮咬,疫情區可用防蚊液,平時應做好蚊蟲清除工作,以及使用紗窗紗門隔絕蚊蟲。

蚊蟲叮咬人後,經過3~12天的潛伏期後發病。發病後要充分休息、補充足夠水分,一般沒有生命危險。

總之,多喝熱水吧。

 

本文參考澎湃新聞、健康報、新華網等。


 廣泛感染引起美洲恐慌,Zika病毒究竟是什麼?